中国人往泰国旅游不安全?消费不起了?泰国总理下令:澄清旅泰安全问题,处理机票上涨事宜!
每经编辑:李泽东
近日,有关“泰国旅游”的相关话题频繁上热搜。
有部分中国网友表达现在往泰国性价比不高,三四年前往,香港飞泰国能把机票压到五六百往返,现在,没有2千以上飞不了。还有网友称现在泰国把游客当水鱼一样夺钱。
另据北京广播电视台报道,3月21日,泰国当地警方逮捕了3名移民局警察。此前,一名泰国女子指控他们绑架了一名中国男子,并勒索100万泰铢(约合人民币20万元)。另一名涉案警察目前在逃。
相关新闻的出现,也让很多网友对往泰国旅游的安全性表达担忧。
据新黄河客户端援引泰媒报道,3月21日,泰国总理府办公室发言人阿努查透露,泰国总理兼国防部长巴育上将就近期中国境内流传的一些假新闻或不实信息,即“前往泰国旅游或遭遇各种危急”等言论,目前巴育总理已下令泰国旅游与体育部部长对此事向媒体作出澄清。
另据西部决策报道,至于多个机构上报的机票价格上涨事宜,总理已指派相关部门机构负责处理。
展开全文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泰国真的已经贵到往不起了吗?
3月20日,“#泰国真的已经贵到往不起了吗”话题登上热搜。通货膨胀凶猛、物价暴涨,往一趟泰国旅游所花费的价格要比两年前高三倍多。再加上疫情影响,当地的旅游业还处于逐步恢复阶段,短期内涌进的大量游客推高了需求,价格随之暴涨。
有相关报道称,有中国游客今年往阔别3年的泰国旅游发现,不仅机票价格高企,落地后的打车费、住宿费、餐饮费均大幅上涨,外出潜水、海钓等费用更是成倍翻涨。
部分网友直唤:泰国已经不是那个可以穷游的地方了。
“各方面的消费都上往了”
据上游新闻3月14日报道,阔别三年后,当大批国人再次涌进东南亚时,却纷纷感慨“新马泰没那么好玩了”“泰国已经不是三年前的泰国了”。“今年往泰国花了以往三倍多的钱,以后可能会减少往的次数了。”中国游客王馨说。由于航班给予增多,目前东南亚机票价格略有回落,但对比2020年前仍处于高位。
“刚落地泰国,就花了快1000元,泰国物价这么贵了吗?”中国游客李萌称,在落地泰国机场后就花了签证费2200泰铢、电话卡700泰铢、打车500泰铢、菠萝炒饭及冬阴功600泰铢,总共4000泰铢(折合人民币约800元)。李萌称,泰国如今打车费用上涨了不少,路边随手一拦,不管是摩的、嘟嘟车、出租车都是起步价200泰铢(约40元人民币),第一天从机场往酒店就花了500泰铢。作为旅游消费的“大头”,泰国的住宿成本也出现不小幅度的上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泰国旅游常客王馨称,以往每年在清迈住希尔顿酒店都是四五百元人民币一晚,今年价格涨至1500元。“各方面的消费确实都上往了。”王馨举例,以前路边鲜榨果汁只要10-20泰铢(约2-4元人民币),今年则要60泰铢(约12元人民币)。
喜欢潜水、海钓的王馨发现出海价格也翻倍增长。以往包船出海,价格约3万泰铢(约6000人民币),“今年太贵了,船老大报价10万铢(约2万元人民币),我们只好抉择跟海钓团一起出海。”
据证券时报3月20日报道,在机票方面,也有网友在微博表达,三年前往泰国,往返“上海-曼谷”的机票费用可以掌握在2000元以内,但现在基本都是4000元起。最划算的泰国航空,往返价格也要在3000元以上。
此外,在小红书上,一则题为“泰国只是一个普通的旅游地区而已”的帖子,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
这位博主往泰国之前,在做攻略时发现与泰国游有关的报价都是“2000元五日跟团游”、“2500元自由行”等要害词条。当自己真正往到当地消费时,才发现价格完全不是一回事。
其表达,“哪怕只有三天两夜,想要把出游成本掌握在3000元以内,几乎不可能。电子落地签、酒店费,加上浮潜等旅游门票,一共就已经花了8000块钱左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据环球网3月14日报道,出境游市场在恢复过程中,旅游企业也同样面临诸多挑战,其中之一便是出境游价格居高导致消费者“看而却步”。记者查阅多个在线旅游平台数据后发现,随着“五一”假期的临近,包括泰国、新加坡等热门目的地的机票价格水涨船高,以北京往返新加坡为例,涨幅接近60%。
旅游业内资深看察人士表达,出境游价格上涨,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是近年来由于航班大幅缩减导致当下国际航线机票整体求大于供,即使旅游团也不一定能拿到团队机票价格;第二是部分境外目的地的地接资源稀缺导致费用上涨;第三是出境团队游重启后出发的旅行团多为20人以内精致小团,人均成本也在提升。
而在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看来,未来随着旅游需求大涨,航空公司可供座位数同比增加,机票等旅游出行产品的价格自然就会逐渐回调到正常状态。“旅游产品价格的问题,既要关注需求侧,也要关注给予侧。我们期看航空公司、跨境自驾游以及旅游目的地的小交通、酒店、餐饮等给予量,能够快速或者有序恢复,给予量能够充足起来。”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新黄河客户端、西部决策微博、上游新闻、环球网、证券时报、公开资料
每日经济新闻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