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日子》演员太老,剧情漏洞百出
反黑剧《狂飙》以黑恶势力被一扫而尽,正义之光得到释放而圆满结束,卖鱼小贩黑化成黑社会大佬的高启强伏法,坚持正义的警察安欣被重用。电视剧《狂飙》虽然也被吐槽好多地方不合理,但是在抗日神剧当道的今天,这部剧算得上是不错的了。
年代剧《我们的日子》亲昵衔接上映,《我们的日子》有点像上部年代剧《人世间》,或者说有点模拟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一开头一股浓浓的年代感扑面而来。红砖结构的厂房,狭小破旧的居民区,简单的厂房办公室,一切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味道。
剧中安顿了一个老头在看报纸,他问李乃文饰演的王宪平,苏联在打阿富汗,问王宪平阿富汗是在哪里。王宪平说不要往关怀那么远的事,国内要建立经济特区了,老头说特区也不会建在这里,我还是看下美国的三叉戟导弹是怎么回事。
苏联进侵阿富汗是在1979年,建立经济特区也是在1979年,那么这部剧的年代也就是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了。这个时候十年动乱结束了,中心开始拨乱反正,一方面实施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在慢慢复苏。
但是剧中有些情节被看众吐槽不真实,其实这部剧最大的硬伤是演员的年龄太老,饰演刘淑霞的李小冉今年四十六岁,饰演王宪平的李乃文快五十了,黑壮汉孙浩已经五十多了。
在七八十年代,二十一二岁结婚很常见,他们就是生二胎年龄不会超过三十,导演让一群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往演二十多的青年人,看众怎么会不看得岀戏。让一群老演员强行扮嫩,是现在的导演的通病。
每年上海戏剧学院、北京电影、中心戏剧学院学院毕业的演员,加上地方大学影视系培植的演员成百上千。导演就不会启用年轻的演员,非得一年到头就这几个人演来演往,难道是导演嫌看众看得不烦,比如那个刘涛,简直是哪哪都有他。
展开全文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国内开始了计划生育政策,以后的三十多年都是计划生育最严厉的时期。八零后的城市职工子女,几乎都是独生子女,谁敢超生工作立马开除。在农村也只能生两胎,但是鼓励你只生一个,口号是:“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
剧中的王宪平夫妻都是工厂的干部,王宪平是军队转业到工厂的保护科,刘淑霞是工厂的会计。这在计划经济时代,是最让人羡慕的工作,比现在的公务员还风景。但是他们的头胎是个男孩,按理说政策应该是不会让生了,可是两人生下二胎后,还计划着再生六七个。
且不说再生几个违不违反政策,就说凭你们的工资养不养得起这么多小孩,还有你们那个多个人就转不开身子的小房子,自己的弟弟都要在客厅睡门板,再生六七个是不是睡到街上往。
整个八十年代的农村孩子,几乎都是在家里生孩子,怀孕期间也没有多少检查,发作了就喊农村的接生婆。那个年头农村没有几条像样的公路,交通也不发达,别说现在家家都有小汽车,自行车都没几台。
有的山区黑灯瞎火,小路坎坷不平,往趟城里的医院要找人抬往,假如没有自己兄弟少,你大半夜的谁帮你抬。《我们的日子》当中刘淑霞要生产了,还矫情地要坐小汽车,平板车不想坐。
在当年的城市家庭不知道有没有这种情状,第一是能往医院生孩子,第二是紧急时刻还嫌平板三轮车不好。八十年代的小汽车只有领导能坐,王宪平不过是个工厂的普通干部,让他从哪里往弄小汽车,又不是现在可以打台滴滴。
工厂要任命保护科长,怎么就放着军转干部不用,要任命一个流氓混混杨大山,在厂领导的内部会议上,某领导说杨大山是流氓但是改好了,又正因为他是流氓,大家都怕他,让他当这个保护科长最适宜。
这不是扯淡吗,谁家的保护科要让一个流氓混混来领导,还美其名曰都怕他。假如都需要流氓来撑场子,那还要法律干什么。可是编剧还真让一个流氓胜岀当了保护科长,一个堂堂正正的军转干部黯然落选。
《我们的日子》还好在发型上没有穿越,神剧专业户于震主演过一部年代剧,剧中六十年代的农村人,个个都留着现代的发型,女演员更是一袭白衣一尘不染,仙气飘飘。挣脱一下导演,在农村都是要干活的,谁天天穿一身白衣服,再说六十年代国内的衣服就两三个颜色,不是黑色就是蓝色。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