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趣吧

历史上的五位“好圣孙”哪一位最经得住推敲?

电视时间:刚刚阅读:1

有句老话说的好——隔辈亲,关于那些有“皇嗣抉择困难症”的帝王来说,有一个“好圣孙”未尝不是抉择皇嗣的关键砝码,那么汗青上有几位好圣孙?哪一位是实正的父亲沾了儿子的光?

一、墨瞻基

《大明风华》里有如许一幕剧情:墨棣往诏狱见杨士奇,问他:“大位传给谁好?”杨士奇想都不想就答道:“太子”。墨棣听了一愣,再问:“为何?”杨士奇挺曲了身板,说道:“好圣孙,大明可旺三代。”

杨士奇那句话的意思是,传位除了要看继位者的天分以外,还得看其后代的天分,古代雄父庸儿而招致国度由盛转衰的情状多了往了。所以皇帝传位,除了看儿子还得看孙子,一个好圣孙至少可保大明三代昌隆。

不外汗青上那话不是杨士奇说的,而是内阁首辅兼大学士兼太子党冲锋队队长的解缙所说。

墨棣抉择太子的时候,确实有过选次子墨高煦的设法,因为墨高煦不单骁勇善战,“英果类他”,并且几次救他于危难之中,靖难之役时,以至曾拉着他的手说:“勉之,世子多疾!”疯狂表示墨高煦,未来的皇位就是你的!

但是,长子墨高炽除了瘦削、行走困难,不克不及跨马征战外,其他方面都很凸起。墨高炽曾用一万人对五十万人,守住了墨棣的老巢北京城,并且他为人忠厚,具有治理才气,深孚寡看。

所以,墨棣在一段时间内也患上了“皇嗣抉择困难症”。

永乐三年,墨棣召观点缙筹议太子人选,墨棣想立墨高煦,但解缙力主立墨高炽,那也使得解缙卷进政治纷争而不自知,对他的结局埋下了伏笔,那是后话。其时的解缙只用三个字便敲定了将来皇位回属问题,那三个字即是:好圣孙!

《明史·解缙传》记载:先是,储位不决,淇国公邱福言汉王有功,宜立。帝密问缙。缙称:“皇长子仁孝,全国回心。”帝不该。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遂定。

太子之位定下以后,墨高煦也不是没有时机,因为墨棣对那个屡次救他于危难之中的次子仍是有很多愧疚之心的。墨高煦封为汉王后不断留居南京,不愿就藩,墨棣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后来墨高煦本身太能“做”,使他彻底失往了时机。

永乐四年,墨高煦随墨棣巡视北京,半路上就恳求与儿子返回南京,墨棣无法附和;永乐五年,墨高煦索取天策卫为汉王护卫,不久又恳求增加两护卫,墨棣固然不愿意但仍是附和了;永乐十二年谗谄太子,以致解缙冤死、黄淮进狱;永乐十三年,墨高煦擅自招募精兵三千人,击杀戎马批示徐野驴,僭用乘舆器物。

十多年来墨高煦的恃宠而骄,末于让墨棣忍无可忍,最末于永乐十五年强令其就藩乐安州,墨高煦除了谋反一途再无时机。

永乐九年,墨棣立墨瞻基为皇太孙,还说“改日承平天子也”。由此,墨瞻基也成了大明王朝继建文帝墨允炆之后第二位有名有实的皇太孙。可见,胖皇帝墨高炽确实是沾了儿子受宠的光。墨瞻基的“好圣孙”身份最经得住琢磨。

二、乾隆

雍正得位不正,是清朝的一大疑案。此中比力时髦的一种说法是,康熙传位雍正,是因为看中了孙子弘历。

乾隆“好圣孙”的说法出自朝鲜《李朝实录》,书中记载康熙垂死之际,召首辅马齐说:“第四子雍亲王胤禛最贤,我身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然后康熙认为君不容易之道,平治全国之要,训诫胤禛,解脱其头项所顾虑珠与胤禛曰:“此乃先帝临末所赠朕之物,今赠尔,有意存焉,尔其知之。”

从中我们能够看出康熙抉择“全国第一闲人”胤禛即位,称心但不安心,垂青好圣孙弘历是一个次要原因。

而雍正也根据康熙的遗训,在继位十个月后,于雍正元年八月,公布密建皇储:他将皇四子(雍正长子弘晖、次子弘昀及另一未计进齿序的弘昐都已夭折,所以康熙称“胤禛第二子”)弘历立为储君,御笔《夏季泛船诗》放匣中,置于光明磊落匾后。同时以密旨躲于外务府,以备十分之时查对。

但如许的说法,并没有被乾隆帝后来钦定的《清世宗实录》摘纳。书中只是说,康熙驾崩前,遗诏:“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并没有像明朝嘉靖、万历两代皇帝,在遗诏中定皇太孙来指定隔代后继之君。

关于好大喜功的乾隆来说,他应该长短常乐见本身有“好圣孙”那层身份的,但《清世宗实录》并没有像异域史猜中所称,阐明《李朝实录》是不实的。

而民间之所以传播乾隆乃“好圣孙”之说,应该与康熙晚年极为溺爱弘历有关。

据载,康熙晚年,曾到圆明园牡丹台游赏,胤稹借机将弘历介绍给康熙,康熙见到弘历后非分特别兴奋,立即“命宫中培育”。还有一次,康熙在避暑山庄狮子园,胤稹带着嫡福晋、侧福晋以及弘历的生母钮祜禄氏一同参见康熙,康熙当着世人的面称钮祜禄氏为“有福之人”。弘历登基后,也屡次提及本身儿时被皇爷爷带在身边的故事。

所以,康熙传位雍正不克不及说是完全因为弘历,但也应该对雍正继位是有推进感化的。

三、曹睿

《大明风华》中杨士奇所说的“好圣孙可旺三代”原版也不是解缙,而是魏武帝曹操初创,那个“好圣孙”指的天然是他的好孙子、魏明帝曹叡。

寡所周知,曹操长子曹昂战死在宛城之后,曹丕就成了第一顺位继续人,而曹操最喜好的曹冲也在十三岁时,因病往世。按理说曹丕继位已经毫无障碍,但他却在和曹丕的世子之争中处于优势。

好比公元214年,曹操东征孙权的时候,就让曹植留守邺城,还说了一句“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於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那阐明曹操是把曹植当做继续人来培育提拔的。

而最末的结局却是曹丕获得了最初的成功,那此中除了他本身擅长假装,工于心计之外,还有一小我对曹丕的继位有很大的搀扶帮助,那就是曹丕的儿子曹睿。

《三国志·明帝纪》记载:帝生数岁而有岐嶷之姿,武皇帝异之,曰:“我基於尔三世矣。”每朝宴会同,与侍中近臣并列帷幄。

可见,曹操对曹睿十分喜好,觉得有了曹睿,家业就能够继续三代了。

曹植固然很有才调,但其实不合适政治,加上他的儿子曹志,固然也不服凡,但和曹睿一比,差距就大了,并且古代嫡庶清楚,曹志是曹植庶出,所以曹志就存在如许一个致命缺陷。

曹植不只本身败给了曹丕,就连儿子也输给了曹丕。

成果也证明曹操的抉择是准确的,在曹睿继位后,不只内部面对宗室的压力,还有东吴、蜀汉、游牧民族那些外部的威胁,但曹睿应对的都十分沉着,不只阻挠了诸葛亮的北伐,挫伤了东吴的锐气,游牧民族也被他给大败,就连司马懿都不敢轻举妄动。

曹睿实的没有孤负曹操对他的期看,可惜年仅35岁就英年早逝,给了特殊能活的司马懿时机。

四、司马遹

其实,好圣孙的说法最早能够逃溯至西晋。

晋武帝司马炎在位后期,继续人问题成为关键大事中的关键。据史料记载司马炎有26个儿子,不外长子司马轨早夭,按嫡长子继续造,皇位应传于次子司马衷。

但是司马衷却智商不高,他不谙世事、一点都不懂朝政,宫中勾心斗角更不是他能应付得了的。

固然帝王父子不像通俗父子在一路食住,但司马炎也深知太子司马衷脑子有些问题,平昔碰头时小哥们痴愚的举行和板滞的眼神任谁都能看出那位太子爷脑袋必定进过水。

能够说司马衷的痴愚朝野皆知。

所以朝中争议不竭,良多人都撑持易储,好比尚书和峤委婉进谏:“皇太子有淳古之风,而末世多伪,恐不了陛下家事。”老臣卫瓘也有一次趁着宴饮酒劲,抚着御座对晋武帝说:“此座可惜。”

但是最末司马炎仍是将皇位传给了司马衷,固然此中有杨后和太子妃贾南风的勋绩,但更大的一个原因仍是司马衷有一个伶俐绝顶、先天异禀的儿子司马遹。

司马遹幼时便展露头角,先天异禀伶俐绝顶,有着易于常人的沉着冷静。史载,他“幼而聪明,武帝爱之,恒在摆布”。一次皇宫内三更失火,武帝登楼看看,司马遹其时才五岁,在一旁牵武帝的衣带把爷爷拉进阴影之中。晋武帝觉得很猎奇,问他为何如许做,司马遹说:“暮夜仓猝,应严加提防,不该该让旁人看见皇帝在亮光中。”武帝因而对司马遹愈加称奇。

司马遹六七岁时,又陪武帝到太牢养猪的处所看玩,他对武帝说:“那些猪又肥又大,为什么不杀掉给臣下食呢?留在那里浪费五谷粮食。”武帝大喜,立即派人杀猪分赐寡臣,并抚着小孩的后背对大臣傅祗说:“此儿当兴吾家。”

不只如斯,武帝还在朝会上对群臣表达司马遹人品样貌与晋朝开国皇帝司马懿很类似,“于是令誉流于全国”,是无人可替的皇储样板。

固然儿子略显愚笨,但是孙子可是绝顶伶俐啊!因而司马炎彻底舍弃了易储那件事。

但是好景不长,司马炎往世后,丑后贾南风起头专政,在她的诱惑下司马遹越长越歪,最末被小黄门孙虑所暗杀,时年二十三岁。

五、姬昌

姬昌,就是《封神演义》中的那位周朝奠定者,武王的父亲西伯侯姬昌。姬昌在位50年,他礼贤下士,广罗人才,使“全国三分,其二回周”;收虞、芮,灭黎、邘,为武王灭商奠定。别的,他演周易创周礼,被后世儒家所推崇,孔子更是称他为“三代之英”。

然而如许一代贤君却差点因为父亲的缘故没能继续西伯侯之位。

姬昌的父亲是周太公亶父第三子季历,他的上面有两个哥哥太伯和虞仲,并且那两小我也都是贤人,根据嫡长子继续造,怎么论也轮不到季历,但他有一个好儿子。

据《周本纪》和《吴太伯世家》记载,亶父认为小儿子季历的儿子“昌有圣德”,还说我周族未来假设昌隆,就是在昌的手上。

然而假设仅是如斯,季历继续侯位也十分有难度,因为他的两个哥哥也十分英明,但是也正因为英明,所以当太伯和虞仲晓得父亲有传位于昌的设法后,便主动出走荆蛮,并按本地风俗身刺斑纹,剪短头发,让季历得以即位。

“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

比拟唐睿宗长子李成器让位于李隆基,宋太宗长子赵元佐装聋作哑遁藏皇位,太伯和虞仲才称得上古之让位圣贤。

不外好人有好报,太伯和虞仲逃到吴地后,最末成立吴国,成为吴国第一代君主,吴氏鼻祖。

汇总以上五位,史乘中明白提到“好圣孙”的只要墨瞻基,可谓名副其实,最经得住琢磨。曹睿、乾隆和姬昌则是有实无名的“好圣孙”,而司马遹固然无名无实,却是此中感化更大的一位,假设不是因为他,其实不大白,其实不昏庸的司马炎为何会传位于一个傻儿子。

上一篇:韩林儿之死探析:究竟是朱元璋斩草除根还是廖永忠自作主张?

派趣吧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