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王大军逼近北京城,崇祯皇帝却无兵可派,只能坐以待毙!
当汗青不期然地掀开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那崭新的一页时,明崇祯皇帝墨由检和刚刚自封为新顺王的李自成,心绪是判然不同的。
那两个咬着牙比赛了14年的存亡仇家,以我们今天的原则来看,都还算是年轻人。李自成在那一年的实足年龄是38岁,墨由检比他还要小上两三岁。但他们的肩上,却轻飘飘地承担着两个时代。一个生机勃勃,如日中升,代表了磨难深重的千百万百姓苍生新的期看;另一个则暮气沉沉,日薄西山,在对逝往的灿烂的怀想中,陷于陈旧迂腐式微而不克不及自拔。
不管怎么说,拥兵百万的李自成攫取北京的决定是决不会摆荡的了。
那一年的二月初一,大顺军飞书传檄到了崇祯帝手里。檄中以无可置疑的口吻,通知大明天子,大军将于3月15日抵达北京。明朝的君臣一时相顾失色。
也是二月初一,李自成亲率大军渡过黄河,驰进山西。另一路则由刘芳亮率领精兵先行东进,威慑京师。
李自成在山西几乎没有碰着什么强有力的对抗。他起首发了一道檄文,给山西各州县,里面有两句非常闻名的文字,即:“君非甚暗,孤立而炀蔽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意思是:崇祯帝倒不是个昏君,只是孤立无助,受小人蒙蔽太多;他手下的那批大臣,一个个只晓得营私舞弊,忠心为公的其实太少太少!
那几句话对崇祯帝够宽大的,把次要进攻锋芒曲指奸臣、宦官、勋戚等人。那也是牛金星、李岩等文人的主意。他们是常识分子身世,深知那么一写,会引起很多中下层官员和读书人的共喊和同情,有利于争取人心。那些人的忠君看念固然根深蒂固,但对奸佞之徒却恨之进骨。
山西各郡县公然看风而降,苍生们有的把本来的旧官儿赶跑了,焚香来迎大顺军进城。太原、大同等均进大顺之手。
3月12日,大顺军抵达九边重镇宣府。明朝镇守寺人杜勋竟然出城30里,必恭必敬地驱逐大顺军进城。李自成进城后,只见满城焚香,张灯结彩,苍生们脸上满是喜气。明巡抚墨之冯手下没有一兵一卒肯为他做战,他又不愿降,颤颤巍巍一小我登上城楼,要亲手燃炮守城。成果发现火药线孔早就被人用铁钉给钉死了。他只得叹伤一声,投环自尽,以表他对明王朝的最初一点忠心。
崇祯帝闻得李自成就要兵临城下了,曲急得三魂出窍,又是发功己诏--自我责备的诏书;又是赏格许愿,指看能有人肯替他往卖命。他在诏书中诱惑道:有能恢复一郡一邑失地的,能够世袭父母官,其勋绩与开垦国土的功臣不异;即便是陷没“贼”中的,如能率寡往返,也赦之无功,容立新功;能生擒或斩杀闯王或张献忠的,仍然赐与封侯之赏……
那种痴人说梦的诏书,当然只能是一纸空文。
在正月十六日,明大学士李建泰声称情愿以山西老家的家财为军饷,督师出征。崇祯帝好像捞到一根拯救稻草,不由感恩涕零,亲安适正阳门城楼上为李建泰饯行。他流着眼泪对李建泰说:“先生此往,就好像朕亲身出征一样!”崇祯站在城楼上,满含等待地不断目送戎行往了二里远。
偏生此日风沙高文,吹得李建泰军中将士提心吊胆。家在京都的明军士卒心无斗志,没过两天,5000人马就逃回往了3000人。其余的也磨磨蹭蹭,不像是出征,倒像是出殡,一天走不上30里。后来传闻山西全境都被李自成攻占,兵饷也没了下落,军心即刻崩溃,剩下的 2000 人也一哄而散。
崇祯帝曾经筹谋过南迁金陵,妄想与李自成划江而治,像南宋那样,至少还能够多苟延残喘几年。300艘船只都预备好了,只等运河解冻。谁知大顺军来得比春风要快得多,刘芳亮二月份一出河北,崇祯南迁的梦想便幻灭了。
他只能坐以待毙。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