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样板戏没任何好感,不管哪部戏,想到了都别扭
文/叶兆言
对样板戏没任何好感,不管哪部戏,无论哪一幕,想到了都别扭。有次旅途中,一车人兴高摘烈,满怀革命豪情,突然怀旧高唱《红灯记》。我不由得愁眉锁眼,身边的伴侣问为什么不兴奋,为什么不跟着唱。
回忆永久美妙,一听到清脆的样板戏,似乎又回到了文化大革命。没有比“文革”更蹩脚的日子,虽然我熟悉每一部样板戏,记忆好时,能记住所有的台词。一想到青春岁月大好光阴,脑细胞都用在那上面,便不甜心和不值得。当然闲着也闲着,那岁首没重点中学,上不上学都一样,肩膀上长脑袋,总得要用。好歹也是戏,又没此外事可干,那么就记住台词吧。
样板戏是全民上演的大戏,车间,田野,军营,行进的车厢,大责备会现场,随意拉几小我出来,扯开嗓子就能够唱。样板戏的声音,是“文革”时代最典型的声音。我有个玩伴的哥哥是知青,下乡插队,遁藏干农活的绝招,就是跟着县剧团混。那是个才调横溢的家伙,京戏处所戏歌舞剧,挑大梁,跑龙套,二胡小提琴手风琴,做道具,画背景,没有不敢接的活。
最有意思的是一幕武打排场,那哥们饮高了,挥舞大刀过于潇洒,失手砍了人,被砍的演员一声惨喊,捧首蹲了下往。那时候,戏还得往下演,音乐还在响,不晓得若何救场。台上台下全乱了,没想到他非常沉着,因地制宜,先来一个英雄人物的表态,然后举着大刀,使劲拎起阿谁痛苦不胜的坏人,踩着锣鼓节拍,将他连扯带拉押下台往,交给他人救治。再举着刀,音乐陪伴声中,泰然自若重回舞台。
看样板戏,良多人都想学英雄人物,所谓看英雄,学英雄。偏偏我是个没前程的工具,老是莫明其妙担忧,恐惧有一天会熬不外严刑拷打,活生生就把组织给出卖了,成为人人都鄙弃的叛徒。我也不大白为什么会如许进戏,为什么要那么自大,也许生成胆怯,也许联想太丰富,总觉得本身当不了英雄人物,是实的不配。
人生的更大不幸,不是当不上英雄,是不能不当了叛徒。一失足,千古恨,《红灯记》里的王连举,出场时多么潇洒,留着常识分子的发型,穿戴大皮靴,衣服上的金属钮扣锃亮。因为太熟悉剧情,晓得他的为难和悲苦结局,每次看到他的嘴脸,我就不由得会想,如果日本人没挠到他多好。
如果日本人没挠到那个不利蛋,说不定就革命到头,成了离休老干部。日本人很凶猛,不是食素的,剧情晨安顿好了,你还能往哪里逃呢。
(《扬子晚报》2011年3月)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