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和妈妈不亲和婆婆亲?一位妈妈一位婆婆怎么称呼?
为什么和妈妈不亲和婆婆亲?
1、陪孩子时不上心
按道理来讲,宝妈应该是宝宝最亲近的人,因为怀孕十个月,宝宝在出生之前就跟妈妈进行着交流。不过家长们别忘了,亲子关系也是需要细心保护的,假如家长们平时对孩子不上心,难免孩子的心会偏向更在意他的人。现在有很多家长都有这种毛病,说是陪孩子,但实际上只是坐在孩子边上,自顾自的玩手机,这种形式的陪伴对孩子来说毫无意义,孩子感受不到你的参与,自然会觉得失看,相比之下,情愿陪自己一起玩的奶奶就会显得更加亲近一些。家长们别小看孩子,他们虽然年龄不大,但也有自己的心思,谁对他专心他都会记得很清楚,所以意见家长们要陪孩子就好好陪,切不可用一种敷衍的态度往对待。

2、对孩子的态度太强硬
有些家长可能对孩子的要求比较高,所以经常用语言往 *** 孩子,但是家长们要知道,孩子年龄较小,心理承担力也很差,假如家长经常用严厉的态度往对待孩子,孩子难免会产生心理阴影,甚至对家长感到恐惧。而奶奶年纪比较大,对孩子的要求很少,他们只期看孩子食得饱、穿的热,天天开心快乐又健康就足够了,孩子在奶奶面前会觉得非常轻松,跟严厉家长比起来,孩子就跟轻易亲近奶奶了。
婆婆陪孩子得多。谁陪伴得多就和谁亲,小孩子的世界是很单纯的,谁天天陪着他,他就依靠谁多一点,依靠谁自然就和谁亲,妈妈陪伴孩子的时间短,孩子自然而然就跟妈妈不亲了,作为妈妈需要多多陪伴孩子。
一位妈妈一位婆婆怎么称唤?
一位妈妈,就是女儿的亲生母亲,女儿喊妈妈。女儿出嫁了,喊老公的亲生母亲婆婆。
女儿把自己的丈夫可以直接喊老公,老公的母亲也可以亲热的喊妈妈,这样婆婆也可以把儿媳妇当成自己的女儿一样对待,亲热。我家儿媳妇就是喊我妈妈,我也很喜欢她。
当妈妈和婆婆在一起时,肯定不会一起喊。喊妈妈和婆婆都是要喊“妈妈”的,只是喊妈妈就得要面对妈妈,或是拉拉妈妈的手。
喊婆婆的时候,要面对着婆婆,到婆婆跟前,看着婆婆的脸,喊妈妈,婆婆就知道你是在喊她了。这样显得亲热,还不会造成误会。
小区里,经常看见一群老太太对别人家的儿媳品头论足,仿佛就是民间版的《道德与法制》。她们会对自己认定的好儿媳温存礼貌,对那些恶儿媳爱答不理。我还算荣幸,不管婆婆在我家,还是回了老家,我们相处的主流大方向是互敬互爱。在旁看的老太太们看来,我属于好儿媳之列。
公公如今生活不能自理,又不情愿住商品房,婆婆只好回老家往照顾他。那次我下楼收个快递,遇见几位阿姨。她们问起婆婆,我如实作“我妈妈挺辛劳的。”一位阿姨说,你看看人家说话多让人热心,说起自己婆婆都是“我妈妈”,不像别的人都是说“我婆婆”。别说,小区里还真有过一个做婆婆的较过真儿,嫌儿媳跟别人提起她时,一口一个“我婆婆”。不由让我暗自庆幸自己的婆婆没这么“高准则,严要求”。
都说“婆婆也是妈”,但是婆婆再是妈,作为“婆婆”的身份是改变不了的。儿媳嘴里即便喊着的是“妈妈”,可婆婆就是婆婆,有些事情绝对不能同等对待:自己的女儿朝亲妈发发小脾气,是血缘使然;可儿媳要是对婆婆使性子,那就太不应该了。反之亦是如此,虽说儿媳孝敬婆婆是应该的,可是再孝顺的儿媳妇,也还有自己的亲妈。偏偏有的婆婆期看儿媳把自己当做圣母一般尊敬和膜拜,对自己言听计从,把娘家妈的存在完全抛诸脑后才好。这也不现实啊!连自己亲妈都不孝顺的人,能对婆婆好到哪儿往?
其实,儿媳对婆婆,当面喊“妈妈”显得亲热,背后称“婆婆”也并非忤逆,这不过是一个称唤而已。不管称唤“婆婆”还是“妈妈”,人还是那个人,关怀或者孝心,都不会因为称唤的转变而削减或消失。
我跟婆婆不是没有过分歧,我也曾有过不习惯管婆婆喊“妈妈”的阶段,不过我们在磨合中慢慢觅觅到了契合点。
那次,我当着婆婆的面给一位朋友打 *** :“我婆婆给你家孩子做了一个棉袄,你什么时候在家?我给你送往。”挂了 *** ,我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婆婆风轻云淡地该干嘛还干嘛,就像什么都没闻声一样。
以前婆婆也说过,不管是喊她“婆婆”,还是“妈妈”,喊“孩子他奶奶”也行,那都是一个称唤。那些在背后把婆婆骂得一无是处的儿媳,当面“妈妈”喊得再甜,那又如何?
我还遇见过一位婆婆,自己的女儿结婚好几年了,都还是她家的人,可儿媳生了一儿一女两个孩子,依然还是她眼里的外人。这样的婆婆,怎么让人心甜情愿地喊“妈妈”呢?!
婆婆,妈妈,不管称唤是什么,婆婆儿媳做一家人,互敬互爱就好。
称唤婆婆为妈妈,婆母都可以,称唤自己的妈妈可以称唤是娘,讲一个笑话就是说有个小孩子才三岁多的样子爸爸妈妈带出往玩碰到一个老奶奶看孩子很讨人喜欢,忍不住和宝宝谈天奶奶问宝宝:你喊什么名字,宝宝说要臭蛋,又问你娘喊什么,宝宝说我没有娘,因为宝宝不知道妈妈就是爹娘,从那天以后宝宝父母天天换着花样让宝宝喊妈妈是娘。宝宝长大了就好了。就称唤婆婆为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