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张艺谋电影《英雄》?电影红高粱影评1000字
如何评价张艺谋电影《英雄》?
《英雄》一开始从影片名字来看,感觉就是一部古装的武侠剧,
但是看完之后就不这么认为了,
因为从头到尾排场倒是很足,像一部大型电影的赶脚,
但是整个画风就像一部艺术片,
特别刺杀白衣人的时候,
本以为白衣人是王者,没想到一刀一个原来是青铜,
看完之后整体感觉有点失望吧
毕竟去电影院看电影不是想看记录片或者是艺术片吧
张艺谋拍的《英雄》是一部有争议的作品。2002年上映的时候,因为剧情的重复拖沓,场内场外骂声一片。但是现在回过头去看时,觉得张艺谋真是在用心阐述自己的“侠义”观。片中无名和秦王三个回合的对话,每次对话都阐述了不同的侠义精神,并且层层递进,最后上升到“胸怀天下”的大义上来。这样的设计是巧妙的,也是完备的。再加上这部片子里演员的演技、光影画面和配乐均属一流,让我觉得这真是一部难得的武侠片
张艺谋对这部影片的主题——" 天下刺秦,又 天下放弃了刺
秦".那 何放弃呢,因 那刺客听到了自己要刺杀的暴君,宣称
自己要建立伟大的国家,於是被人家的梦想打动了.
我印象裏的秦始皇,是 手瘟疫,挥袖雷霆,只施行统治,只借
助暴力,从不弘扬梦想的人.他不提自己要把祖国以及祖国之外的新
疆土,建设成什 样子——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跟个普通的黑道老
大没什 区别.
《英雄》裏的秦始皇,可就不一样,是新的人物,开口就谈天国
将要近了,天国是什 样子.在一统江山阁裏,他看著满噙亡国之泪
的韩国画工父子,可以从容谈起自己 什 要统一天下, 什 要让
眼睛看得到的地方,和眼睛看不到的地方都连在一起,成 一个伟大
的国家,最后让父子二人眼中重生希冀——这就不是一般人物了.
我们这些后人,自然知道这位非一般人物,接下来干的就是焚书
坑儒役使天下,所以听他这一刻还这 诚挚深情地谈天下大同,脊梁
沟裏不可能不冒凉气.
我觉得这片是过份赞颂公认的暴君秦始皇.秦王明显是一位暴
君,由秦始皇焚书坑儒,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可知.影片的主题说
穿了无非就是国家利益高於一切的翻版,只不过在张的文本那裏,国
家的利益被置换成「天下」罢了.如是这样,被秦始皇杀害的人遗下
的孤儿寡母也当像无名剑客那样理解秦王的一番苦心才对.因为他们
今天个人的苦难恰恰是为了明天更多人的和平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很多人会死,而大王会活著」.只是「死去的人请大王记住」.我
实在不认同这奴才逻辑
而这片中的英雄也不算是真英雄,影片中侠士们之所以被宣扬成
悲剧英雄,无非在於他们甘愿为天下人免於战乱之苦而放弃个人的恩
怨和家国之恨.所谓通过对个人一己之私的牺牲来换取天下大公的道
德灌输,从而把对个体精神和利益的剥夺上升为一种天然的正义.在
这样的「正义」下,当然就是谁自觉地舍生取义,以「小我」献身於
「大我」,谁就是英雄.然而这里的问题偏偏在於,「天下」是天下
人的「天下」,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血肉生命所组成的「天下」.如
果为了「天下」而可以是人人都应当为之牺牲自己的理由,那麼这样
的「天下」又将如何具体落实到天下人的身上 这不正是一种自相矛
盾
真正的英雄应像岳飞,文天祥一样.还有岳飞的"满江红",岳母刺
字,岳飞大败金兵,秦桧夫妇永跪岳飞墓前供人啐吐;文天祥的词"正
气歌"和"过零丁洋"都是世代流传的.
张艺谋对影像的调度太单一了.每一个武戏的 *** 都是高速摄影和
特技做成的效果,像一部部广告片堆砌的风光长片.
我觉得统一并不是英雄的充分理由,因为真正的英雄无疑应当是正
义和美德的使者.当英雄的人他应悲天悯人,以仁爱为怀,不是去夺
取天下人的权利集於一身而是真心实意地解放天下,造福人民.照这
个标准秦王至多只能算个奸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个杀人犯.杀人犯
不管他曾有多大的历史成就,在法律面前都不会因此就不再是杀人
犯,而反成了历史英雄.这太不公平了,也对死在秦王手下的人侮
辱.
在片尾出现了荒唐得让人合不拢嘴巴的一幕:历尽千难万险才走
到距离秦王仅有十步之遥的位置的大剑客无名,在刺杀行动成功在实
时,居然被这位「胸怀天下」,而又杀人不眨眼的暴君倡导永久「和
平」的济世豪情所感动,受到启发后幡然悔悟,主动放弃了行刺计
划,结果转身离去,落了个万箭穿心尚面带欣慰之色的「圆满」结
局.这结局也太不合理了,以无名的武功应可以全身而退的.这裏也
说了一些主题.张艺谋在《英雄》中生硬表态支持秦始皇,糟踏掉一
个
《英雄》
导演: 张艺谋
编剧:李冯 / 王斌 /张艺谋
主演:李连杰 / 梁朝伟
张曼玉 / 陈道明
章子怡 / 甄子丹
类型:动作 / 武侠 / 剧情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语言: 中文上映日期: 2002-12-11
历史上对秦始皇评价之所以会那么差,个人愚见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无关系。虽说开始之时是儒皮法骨(汉的律法其实很多都是抄秦国的),但之后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完全掌握了社会舆论,而汉朝也出于维护自家天下正统的目的,抹黑秦始皇这样的暴君就是题中应有之意了。
儒家推崇的是道德治世,认为德行好=完人=能力=大同之治,这种思想下便诞生 *** 不下乡的传统,以乡贤治世,导致了地方豪强的做大并加重了土地兼并,后来的清流官员也是这种思想的产物,所谓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是也(这种是有节操官员的做法,没节操的是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跪新君王,所以后来崇祯临死之时才叹道"大臣误我",而明亡之后许多大臣们拼命跪舔满清);而秦国却以法家思想为根本,秦国本身就是法家打造出的一个战争机器,一切为了战争服务,以耕战田制度与军功勋爵制度激励士兵,可谓是军中自由黄金屋,军中自有顔如玉,故而秦才能横扫六国;儒家的理想社会是上古的三王之治,推崇法古;而法家下的秦国却什么都要管,法家思想是法道不法古,就是根据时事变法,这和儒家思想南辕北辙。儒家思想说家族利益在国家利益之前,所谓亲亲相隐,这也让后来许多大家族都找到了当带路党的理论依据,比如说明朝的晋商集团;而法家主张国家的一切都要为国家的利益服务。
也只有明朝李贽这种离经叛道之徒才敢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这部电影算是给了秦始皇一个正面的评价,毕竟没有秦始皇就很可能没有一统的中国,自秦始皇之后汉朝之时大一统的思想才深入人心,自秦之后才开启了专制集权的大一统时代,两千多年来华夏这片土地历尽战乱分裂外敌入侵等等磨难,却始终会统一。
电影原是以史记刺客列传为蓝本,经过一定艺术加工,虚构出几个人物,讲述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以武止戈。何以止戈,当所有人都生活在同一个王朝统治下,沐浴着同一种文化,没有了分歧与对立,便没有了战争。战国时期七国连年混战,天下苦其久已,个人的仇恨在天下之前不足一提,故而说一家哭,何如一路哭,一国哭。
整部电影中出现的几位主要人物都堪称至情至性,十年练一剑的无名,生死相随,不离不弃的残剑飞雪以及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长空,为了一个目的,一个理想,四人都挣扎在滚滚红尘中。故而太史公说"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无名
残剑
飞雪
长空
秦始皇
我为什么没说秦始皇?因为被评价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绝不会是至情至性之人,皇帝者,口含天宪,言出法随,履则乾坤,动和阴阳,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着天下生民,故而一个合格的皇帝要么有能力有手腕摒弃个人喜噩以天下利益为重,要么垂拱而治。作为一个合格的皇帝秦始皇绝对是个心机深沉之人,一个天生的演员(每个合格的政治家都是一个天生的演员),恶意揣测秦王先以残剑乱无名之心神,再在其犹豫之时抛出剑术三境定其乾坤,说服无名。最后秦王的犹豫大概都是一种表演而已,皇帝这种掌控欲超强的动物不会放任这种不稳定因素的,毕竟世上人心最难以揣测,谁知道下一秒无名会不会改变心意呢?表演原因大概是如若前一秒还有心心相惜之意,却在下一秒毫不留情的杀了无名的话会在人面前留下个喜怒无常的印象,没有那个人会喜欢这种人的,特别是当这个人还是掌握着你生死荣辱的皇帝的时候。
电影结局学过历史的都知道,秦统一六国,建立起了中国历史第一个专制集权的大一统王朝,然不过二世而亡。但是秦之后汉朝统治时大一统的思想深入人心,而大一统王朝的建立使我们能以举国之力来对抗天灾外敌,百姓才得以安享太平。想想以汉初良将谋臣之能,举国之力尚且还有白登之围,若然此时天下仍是群雄逐鹿,那怎能抵挡北方已经统一了草原的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