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白骨精,孙悟空做错了吗?三打白骨精是哪一回?
三打白骨精,孙悟空做错了吗?
没有做错,孙悟空有一双火眼金睛可以观察到妖怪的原型,如果来晚了一步,唐僧就要遭到毒手,错在唐僧和猪八戒,唐僧是非不分,还听信了猪八戒的谗言,赶走悟空,猪八戒是罪魁祸首,它在一旁挑唆,悟空解释唐僧差不多相信了,可是八戒在一旁添油加醋。
三打白骨精是哪一回?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是第10集。白骨夫人一心想吃唐僧肉,但又担心孙悟空火眼金睛识破真相,因此3次分别变化为村姑、老妇和老翁,触动唐僧的怜悯之心。唐僧果然上了白骨精的当,但三次均被孙悟空识破,被金箍棒打“死”。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岭前。在白虎岭内,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为了能吃唐僧肉,依次变换为村姑、妇人,老父,全被孙悟空识破,白骨精害怕,变作一股风逃跑,孙悟空把村姑、妇人的假身全部都打死了。但唐僧却不辨人妖,反倒指责孙悟空肆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背戒律。第3次白骨精又变为白头发老公公又被孙悟空识破打死了。唐僧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西游记》在1986年春节一经播映,轰动全国各地,老少皆宜,得到 了极高评价。本剧重播次数超过三千次,百看不厌,成为一部公认的无法超越的经典,当年剧里的演员也都成为大家心里永恒的偶像。极高的收视率,“霸屏”三千多次的重播,被翻译成多国语言播映,迄今依然是各大频道暑期热门,《西游记》是国产电视剧的精品,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神剧”。
三打白骨精是小说西游的27回,三打白骨精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经过白虎岭,白骨精化身村姑、老婆婆、老公公欺骗唐僧并误会悟空,三次又都被孙悟空识破并杀死妖精,再次踏上取经之路的故事。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什么时候拍的?
结论:《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拍摄时间是在1986年。
原因:该版本《西游记》的 *** 开始于1982年,历时4年时间才于1986年在中国大陆首次播出。
其中包括对剧本、演员选定、拍摄、后期 *** 等多个环节的筹备和 *** 经历。
内容延伸:该版本《西游记》曾经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广泛传播。
其主演的吴承恩、谢贤、刘洵等演员表现也深入人心,成为经典之一。
同时,该版本《西游记》还获得了1986年第3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的最佳电视连续剧奖。
电影《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于1963年上映的,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这部电影是中国电影历史上著名的一部作品,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电影讲述了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过程中,与恶势力白骨精进行多次激烈战斗的故事。在剧情紧张、旋律优美的背景下,电影生动地刻画了孙悟空和白骨精之间的斗争,展现了从一个顽皮、任性的石猴到成为保护唐僧的英雄的成长历程。
该电影上映后广受好评,并荣获了多项国内外奖项,如第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法国勒阿弗尔亚洲电影节金奖等。《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至今仍受到广大观众喜爱和追捧。
彩色故事片《三打白骨精》是在1961年,被拍成了电影,这是一部戏剧故事片,里面的美猴王是“南猴王”六龄童主演的。《三打白骨精》是四大名著《西游记》中,最为精彩的一个章节。
绍剧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60年,为著名绍剧表演艺术家六龄童(六小龄童之父)的代表作。
故事取材于我国明代著名小说家吴承恩的《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岭前。在白虎岭白骨洞内,住着一个凶残、狡猾,善于伪装的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上山送斋的村姑、朝山进香的老妪和老翁,全被孙悟空识破,三次棒打妖魔。唐僧肉眼凡胎,误认悟空打死人命,怒将悟空逐回花果山,结果落入白骨精魔爪之中。孙悟空闻得八戒所报,不计前嫌,毅然重下花果山,智灭群妖,救出唐僧。师徒同心同德重登西行之路。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主要内容?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主要内容:
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宛子山前。在宛子山波月洞内,住着一个凶残、狡猾,善于伪装的千年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上山送斋的村姑和朝山进香的老妪,全被孙悟空识破。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白骨精心有不甘,又第三次变成成老丈又被孙悟空识空。
白骨精利用唐僧心慈,又假冒佛祖名义从天上飘下素绢,责备唐僧姑息孙悟空。唐僧盛怒之下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唐僧失去了孙悟空的保护,白骨精轻而易举将其擒获,只有猪八戒逃出真奔花果山。孙悟空不计前嫌,立即赶往波月洞。途遇白骨精之母金蟾大仙,孙悟空将其打死,变成金蟾大仙的模样。让白骨精在唐僧面前重现三次变幻的伎俩,唐僧幡然醒悟。孙悟空现出本相,消灭了白骨精及众妖魔。师徒四人经过此番磨难,重又踏上征途。
拓展资料:
《西游记》全书共100回,可分成三大部分,主要描写孙悟空的出世和大闹天宫、唐僧的出世和取经缘由以及后来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而归的故事。
作品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艺术宫殿。小说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的神魔世界,但在神幻的外衣之下包裹着现实生活的本质,意味深长地寄寓了广大人民反抗恶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和困难的乐观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
在人物塑造上,作者采用人、神、兽三位一体的塑造 *** ,既表现他们超自然的神性和动物属性,又能找出社会化个性的踪影。全书组织严密,繁而歪乱,语言活泼生动且夹杂方言俗语,富于生活气息。主题上冲淡了故事原有的宗教色彩,大大丰富了作品的现实内容,呈现出不同于以往取经故事的独特风格。
作者简介:
作者:(明)吴承恩(1504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其故里江苏淮安东南马甸乡二堡村有修葺一新的墓园,淮安市有其纪念馆。另有,由六小龄童主演的大型神话连续剧《吴承恩与西游记》于2010年初播出。2005年10月8日吴承恩纪念馆开馆。
创作背景:
吴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历经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庆、神宗万历五个朝代。明朝中后期的社会情况与开国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并日趋尖锐 ;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兴起,人性解放思潮高涨,市民文学日益蓬勃发展,小说和戏曲创作进入一个全面繁荣兴盛的时期。经济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因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汉族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 *** 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汉族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