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的历史?大唐荣耀免费观看达达兔
佳木斯的历史?
佳木斯,清康熙年间晚期写作“甲母克寺噶珊”,后汉译“嘉木寺”、“贾木司”、“ 佳木斯”。“佳木斯”一词,一说赫哲语,意为“骨头”或“尸体”;一说满语,“驿丞” 或“站官”之意。 周属肃慎,汉晋属挹娄,南北朝属勿吉,隋唐属靺鞨,辽属五国部,金属胡里改路,元属水达达路,明属奴儿干都司,清属吉林将军三姓副都统辖区。 据史书记载,佳木斯是松花江通往黑龙江江口的古驿道,这里生活着满族的先祖肃慎,以后又称挹类人。佳木斯之称起源于何时,没有确切记载,只是到1720年(清康熙五十九年),在《康熙皇舆全览图》上,在佳木斯地区上被与写作“甲母克寺噶珊”。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出版的《盛京、吉林、黑龙江标注战绩图》上,又以满汉文字称“嘉木寺屯”。按满语阐明,佳木斯为驿丞,噶珊为村,所以佳木斯为“驿丞村”或“站官屯”。1888年,由依兰旗署高“东兴镇”,后因重名,恢复沿用佳木斯至今。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于今市内永红区丈放“东兴镇街基”,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广商户渐开” 。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设置依兰府,回依兰府管辖。 1910年3月1日(清宣统二年正月二十日)正式设置桦川县,改隶桦川县管辖。桦川县署驻东兴镇。 1930年佳木斯屯与东兴镇合并,定名为“佳木斯镇”,隶属桦川县管辖。 东北沦陷后,1934年12月1日,伪满新设三江省,伪省公署驻佳木斯。同时,伪桦川县公署移驻佳木斯镇。 1937年6月27日,伪满决定,调整行政区划,设置佳木斯市,9月成立佳木斯市制筹备处,12月1日正式成立伪佳木斯市公署,由三江省管辖。1942年全市人口达到11.6万人。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同年10月下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佳木斯成立三江地区行政公署;11月21日,撤销三江地区,设置合江省,省政府驻佳木斯市。 1946年将市郊纯农村部分村屯划回桦川县管辖。1949年5月,撤销合江省并进松江省,由松江省直辖。 1952年1月,将桦川县的耿家、模范、双合、四丰、中兴5个村划回佳木斯市管辖。同年全市分设4个区。 1954年8月,松、黑两省合并后,由黑龙江省直辖。 1956年3月,将与市郊四周毗连的桦川县太平山、三家子、新华、靠山、蒙古力、新民6个村划回佳木斯市管辖。同年3月,桦川县人民委员会由佳木斯移驻湖南营镇。 1956年夏,撤销市辖区,分设街道办事处。 1957年11月,将桦川县的黑通、西格木、永安、大来岗、裕太、兴华6个乡和四合山乡花园屯划回佳木斯市管辖。 1958年1月,全市人口超过20万人,恢复市辖区,分设长安、三合、和平3个城市区和1个郊区。同年8月,佳木斯市划回合江专区代管。 1959年3月,将桦川县的悦来、新城、星火3个公社划回佳木斯市管辖。1961年1月,增设佳东区。同年3月,撤销郊区。1964年8月,为缩小城市郊区,将郊区的大来、永安、西格木、悦来、建国、星火、拉拉街、苏家店、中伏、梨树、新城11个公社划回桦川县管辖,但西部的大来、永安、西格木3个公社因距桦川县城较远,不便领导,仍由佳木斯市代管。 1966年2月,佳木斯市改由省直辖。 1968年4月,划回合江地区管辖。同年,将长安、三合、和平、佳东4个区分别更名为向阳、永红、前进、东风区;将大来、永安、西格木3个公社移交桦川县管辖。 1972年恢复设立郊区,全市共辖5个区。 1978年12月,将桦川县的大来、永安、西格木3个公社划回佳木斯市管辖。 1982年8月,将依兰县的高峰、桦南县的陡沟子和桦川县的顺山堡等6个生产大队划回佳木斯市管辖。 1983年11月1日,佳木斯市改由省直辖。 1984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合江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将其原辖的依兰、汤原、桦南、桦川、萝北、绥滨、富锦、集贤、宝清、饶河、同江、抚远、友谊13县,于1985年1月1 日正式划回佳木斯市领导。 1987年2月,同江撤县设市,由佳木斯市代管。同年11月,将佳木斯市所属的萝北、绥滨两县划回鹤岗市领导;将集贤县划回双鸭山市领导。 1988年8月,富锦撤县设市,由佳木斯市代管。 1991年4月1日,将佳木斯市所属的依兰县划回哈尔滨市领导;将宝清、友谊两县划回双鸭山市领导。至此,佳木斯市共辖5区、5县,代管两个县级市。 1954年,佳木斯农业机械厂(今联合收割机厂)试制成新中国第一台MK型-1100号脱谷机; 1954年,从前苏联引进全国第一座列车电站,容量4000千瓦; 1958年,佳木斯综合纸浆造纸厂试制成功全国第一卷220千伏高压电缆纸; 1973年,佳木斯电机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中型高温、高压防爆电机; 1978年,佳木斯煤机厂试制成功EM1-30煤矿 掘进机,填补国内空白; 我筛检的
佳木斯原名“甲母克寺噶珊”、“嘉木寺屯”,为满语,意译为“站官屯”或“驿丞村”。
早在 6000年前,佳木斯地区就有人类活动。历史文献记载,在公元前20世纪夏商之际,肃慎人即在此地繁衍生息,并向中原王朝连年朝贡,接受管辖与封赏。
汉晋时代,肃慎改称为挹娄,南北朝时称为勿吉,隋唐时称为靺鞨,均臣服中原王朝。
唐朝曾设立黑水都督府,管辖今佳木斯一带。
辽时靺鞨改称女真,辽王朝在依兰以下沿松花江、黑龙江两岸建立五国部,管辖这一地区。
元初回开元路,后属水达达路。明代于黑龙江进海口四周设立奴儿干都司,统辖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直至库页岛广大地区。
清代初年设宁古塔昂邦章京,管辖吉林、黑龙江地区,北至外兴安岭,东至滨海及库页岛。清雍正十年(1732年)增设三姓副都统。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依兰旗署设东兴镇(后改为佳木斯镇)。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设置依兰府,回依兰府管辖。
1909年改属桦川县。
1910年3月1日(清宣统二年正月二十日)正式设置桦川县,改隶桦川县管辖。桦川县署驻东兴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