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喊人名的时候为什么要加个「君」或者「酱」
日本人喊人名的时候为什么要加个「君」或者「酱」
君或者是对中国历代文化的传承
以中国历史来看,君这个字出现的地方有很多。如天地、父母、兄弟、夫妻等。像最初春秋时,国人好以小君称夫人,后改小为细,如《汉书·东方朔传》中的:“复赐酒1石,肉百斤,回遗细君。”,但此后却随着时间有了偏差,有称小妾者,也有称女子者。(见清时俞正燮著 《癸巳类稿·释小补楚语笄内则总角义》:“小妻曰妾……曰细君。”)再如《杨家将中》封号之佘(折)太君,唐宋时因4品官妻曰郡君,5 品官妻曰县君,故而其母曰太君,以太为大之意。
而后像我们看到的影视动漫作品中,多见情侣、同辈之间,并且常见于男对女、上对下。像我们所熟悉的“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上阙便就是男对女言君。可像李白的《将敬酒》,如君不见、与君歌1曲这些,放到现在说白话了便是哥们儿你没看见吗?哥们你与我唱1段这样的话。在这里,君所代表的并非是敬称或女子,而是如咱、兄弟、哥们这样刻意拉拢亲近的称谓。
当然还有如《我的邻居山田君》这种君。这种带姓氏的君在中国出现的也很早,延续的时间也很长,只是这含义我必须细细说清。在《东看汉记》中曾记载:“张湛为渔阳太守……张君为政,乐不可欺。”先言张湛之名、之官职,而后再简称其为张君,1讳其名,2尊其职,也就是说这种姓氏+君的组合,非官身不可用。然而到了宋代,比如说《看吴兴俞君新之作画于瑞竹、俞君索诗漫兴4绝》这首诗:“我无岩壑姿,空有山林想。看君落笔时,形滞心已往。”(宋代赵蕃),在这里,“我”在“君”前,便已经很符合日语中“上对下”的理念了。
因此这林林总总的“君”,其实是可以通过使用用途,逐1剖析出日语对汉文化的继续都有哪些的。所以不要问日语为什么要加个“君”,而是要看世代相传汉文化中,都在哪里加了“君”字,否则便只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
再说酱
……
……
……
……
其实吧,这事儿我不熟,我就是来说君的……(意不意外,惊不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