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王刚记忆中的长春什么样?在长春读小学干了什么惊人之举
演员王刚记忆中的长春什么样?在长春读小学干了什么惊人之举
最初,由《夜幕下的哈尔滨》的说书人1举成名,王刚讲述的是别人的故事;之后,在电视剧中成功塑造"和珅"形象,他演绎的是历史人物的命运沉浮;如今,在收躲中品味历史、感悟人生,他则释放了自己最本真的喜好,体验着真实生命的另1番风景。
无论是说书人,还是央视《综艺大看》和春晚舞台上万众瞩目的主持人,甚或是深进人心的"和大人"及华贵 转身的收躲鉴宝专家,虽然公众眼中王刚的身份不断转变,但他对每1种身份和工作都认真投进,痴迷热爱,并且做得有声有色,落地留痕。这也构成了他出色纷呈而不断"开挂"的人生。
日前,6十9岁的王刚回到家乡长春,在这次短暂的回乡之旅,让我们近距离地了解了这位艺术家的人生起点和幕后故事。与其光彩夺目的艺术成就相映衬,此时的王刚变得更加充足和生动。
此行,本报总编辑陈耀辉与王刚展开了1次关于怀旧、收躲文化以及艺术感悟的对话。
记忆中的长春最美
王刚,1948年出生于辽宁,成长于长春。1973年,他离开长春往到 *** 。可以说,王刚人生最初的20多年青葱岁月与长春亲昵 相连。
秋冬之交的1天,似乎1直存在于电视屏幕上的王刚走进现实、来到家乡,应邀回长春作1场《投资与收躲》的讲座。1下飞机,他便安置出1下午时间,直奔以前生活过的长春崇智胡同,觅觅“从前的影子”。
车行在机场至市内的道路上,接受摘访的王刚如同1位老朋友,熟悉而亲切。明媚的秋阳金晖洒进车内,虽然长春的这段生活已经过往至少45 十年,但王刚仍清楚地记得很多场景和细节,指点着车窗外自已熟悉的景物。
陈耀辉:您小时候1直生活在长春繁华中心区的崇智胡同,在这里上幼儿园、读小学、念中学、下乡、当兵,您能给我们介绍1下当时的经历吗?
王刚:当时我家就在崇智胡同12号,我小学就读的学校是北安路小学,中学在长春市第2中学,高2时下乡1年,然后进进部队当了兵,部队就在长春市郊。我记得离家不远街边1拐角,就有个朝阳影剧院,那是我经常逃学“蹭戏”的地方;在我家的右边,是吉林省博物馆,我经常溜达着就往参看了,在那里了解了吉林省历史文化发展简史,看到了许多古字画和宝贵的文物。而朝阳区文化馆也在家4周,里面的图书室也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
1晃离开几十年,如今长春已几乎没有亲戚朋友了,但我曾生活的地方,1直深深地烙印在记忆深处。大约十多年前,我受聘为东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曾回长春1次,坐车从家4周走过,那时就了解到,崇智胡同周边已经完全翻建,许多地方早已物是人非。但是,内心对家乡的牵挂、对儿时生活的追忆仍然不能释怀。虽然1些老建筑不在了,但我还是期看能回到那块土地上往站1站——也许是人老了吧,开始怀旧了。
进进市区,王刚减少了谈话,他点上烟斗,浏览着窗外的街景,并不时地询“这是原来的2道河子吧?!”“到大马路了吧?!”他的问话大多数都是正确的,很让人惊诧于他的记忆力,与此同时,相同的认知也拉近了大家与这位名人老乡的距离。王刚1边看1边不时地感慨:“长春转变太大了,虽然1些格局还在,但给人1种全新的感觉!”
在王刚列出的行程中,首站是要看1看人民广场,这是长春这座城市的核心地标,离王刚小时候的家也很近。当司机师傅提醒他,前面就是人民广场时,1直盯着窗外的王刚却发出了赞颂:“这是人民广场吗?”“人民广场这么小吗?”“我记得小时候人民广场好大啊……”1连串的感叹表达出他此时难以置信、强烈的内心感受。“中间的那座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似乎也比记忆中变矮了……”记忆与现实的落差随着映进眼帘的事物还在不断增强。片刻之后,他才若有所悟地缓过神来——“噢,是我长大了,那时候我多小啊……”是啊,在当时1个孩子和还没看到外面全球 的青少年眼中,全球 该是多么广大啊!
为让王刚更明晰地感受,车子特意绕人民广场多转了1圈。王刚对广场周边的各个建筑和单位都如数家珍,“这是工人文化宫,转变倒不大,仍然是原来的建筑。”“我记得前面是伪满时期的建筑——是1家银行,前面还有邮局……这里是长春市公安局,那边就是5 商店了,是当时长春最繁华的商店……”“记得从广场往南有个体育场,是个大斜坡,小时候我们骑车往下滑,看谁骑得又远又快……”王刚记忆中的这些建筑如今都依然挺立,虽然有的已经翻建和修整。“您怎么记得这么清楚?”对于他能把几十年前的陈年旧事1件不差地说出来,同行的人都不禁发出感叹。
王刚:长春是我的自豪啊,在我的记忆中,长春非常漂亮,其它城市都没有长春漂亮!这样的印象和感受不是小孩子的1厢情愿。1966年全国搞“大串联”,我跟着走了几乎大半个中国,往了许多城市,但我觉得那些城市都没法和长春比。即使后来离开长春,有的朋友来长春出差旅游,回往也和我说,你的家乡长春简直就是1座花园啊!绿化得非常好!所以,长春,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1处存在。长春有长影、1汽,也有机车厂和光机所、应化所,还有南湖,既是1座文化城,又是科技城,而自然环境也非常漂亮,记得小时候,我们都在街边的草坪上玩耍,那草坪非常厚啊……
小学时期的惊人之举
笔挺 耸立的香格里拉如今占据着城市最核心的繁华位置,而这里5 6十年前就是王刚家的位置。竖立在大酒店拐角处的“崇智胡同”的路标指示牌映进眼帘,对此时的王刚来讲,显得是那样的亲切,就像1位亲人的守看,穿过岁月的风尘,亘古不变,初心未改。
崇智胡同热闹拥挤,下了车,王刚左右环顾,仔细搜索辨认着4周的1切。这里转变实在太大了,高楼大厦摩肩接踵,儿时记忆中的景象几乎不复存在了。然而,他还是锁定了1个可能的位置——香格里拉车库进口处,这里就是他以前的家。他欣喜地站在那里,留下了1张很有纪念意义的照片。接着,在“崇智胡同”路牌下,他也照了1张像。很快,4周来来往往的人认出了王刚,大家1拥而上,争相亲眼目睹这位名人,很多人拿着手机跟随着拍照。在熙攘的人群中,1位50多岁的男子亲切地喊了1句:“老王,欢迎您回家——”王刚立刻接了1句:“谢谢啊!”对这1句问候,王刚后来说:“我感觉非常激动和温热,老泪差1下落下来!”“他1定知道我是长春人,也可能知道我是在崇智胡同长大的,这1声问候勾起了游子对故乡最深沉的情感!”
以前的文化之地变成了如今的商业中心,熟悉的朝阳影剧院不在了,省博物馆迁走了,童年的时光也回不往了……然而这些生命中以前真实的存在,如今都以另1种方式在记忆中铭刻着,他们1直不曾走远,而是变成了生命中永远相伴、不可分割的1种力量和支撑。
车子在胡同中7拐8拐,没多远就来到了北安路小学,这里现在已经改名“北安小学”。以前伪满时期的3层小楼已经变成眼前整洁开阔的教学楼。虽然王刚之前说不想惊动任何人,只是想低调地看看,可1听说王刚回母校了,学校的副校长张立国立刻热情地迎出来。对于这位有名的校友,学校是非常熟悉的。站在校园的草坪上,在现实与记忆的交错中,王刚不断地喃喃自语:“以前,校园里没有草坪……大门则是1直在这边开着……教室中展着木地板,地板有很宽的缝儿……”时隔5 6十年,又1次站在这块土地上,王刚真的感慨万千。就在这所学校,就是这位名人,曾演绎出1段轰动1时的惊人之举。
陈耀辉:据说,您在小学4年级时,突发奇想,给毛主席写过1封信,还收到了回信,能介绍1下这件事的经过吗?
王刚:小学时期,我格外调皮、顽皮,隔3差5 就要惹出点事、捅点娄子,1段时期甚至达到了学校将要开除的地步,我自己也很沮丧。苦闷之中,突发奇想,想到要给毛主席写封信。1959年6月,我真的动手给毛主席写了1封信,在信里,我向毛主席表决心,要好好学习。还画了两幅水彩画,1幅是小白兔食萝卜,1幅是 *** 保护祖国,信里还夹了1张我和妹妹王静的合影。信封上直接写“北京毛主席收”。没想到,竟然收到了回信,信封上面写着“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北安路小学4年级2班,王刚小朋友收”,寄信人地址是“中国共产党中心委员会办公厅”。信中写道:“王刚小朋友:你6月24日写给毛主席的信还有图画和照片都收到了,谢谢你,今寄往毛主席照片1张,请留作纪念。期看你努力学习,注重磨练身体,预备将来为祖国服务。”
这1来,我“火”了。学校和老师立马儿恢复了我“好孩子”的名誉。从此以后,我也真的变成了1个好学生,非常的好。这封信完全改变了我的命运。
可以说,小学时期的王刚就很传奇。1961年。他进进了长春第2中学,在这里他读了5 年,3年初中2年高中。他清楚地记得学校在篮球方面成果 突出,曾获得全省中学比赛冠军。而且学校当时还建有1个游泳池和1个室内体育馆,这是其它学校都没有的,也是他当时非常自豪的事。如今的长春2中更加壮大,校舍、校园整洁、宽敞,操场上、体育馆内,学生们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生龙活虎,听校长王颖介绍,学校现在社会声誉很好,各个方面都蒸蒸日上。王刚非常欣慰,他说:“假如倒退个几十年,我还会回2中念书!”他在学校的留言薄上欣然写下:“长春2中,我的母校,我的自豪!”
“我和吉林日报可以说很有缘分,我的第1次相亲就是在吉林日报大楼里!”王刚风趣地讲起了这段故事,看到相亲的姑娘,他还很纳闷——她为什么总不情愿站起来呀?哦,原来姑娘是打球的,1站起来,好家伙!比他高了1头多!
跟随着王刚重温了1遍他早年的生活轨迹,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王刚对长春的这段生活怀有深深的想念,像和小伙伴1起往南湖游泳、挠蛤蟆……1切都是那么纯真,他记忆中的长春那么美,这无形中感染了同行的家乡人,加深了大家对生活的这座城市过往历史的认知,唤起了大家对家乡的无比自豪和热爱之情。
收躲和人生很接近,只是更直接
除了影视和舞台表演,王刚目前古玩收躲专家的身份也广为人知。其实,王刚最早的收躲种子也是小时候就埋下了。当时,他经常和父亲1起往长春桃园路旧货市场淘文物,记得买的第1件老物件是1个5元钱的鸟笼子。后来,为了纪念自己最初的这份情结,他还在北京的拍卖会上拍下了1个很有价值的民国时期的鸟笼。
陈耀辉:收躲是1个布满神异和诱惑的领域,无论其中的风景,还是潜在的风险都让人惊心动魄,刻骨难忘。据悉,您在收躲过程中也同样经历了因看走眼而致使的懊恼沮丧,也有果敢 出手如获至宝的斩获,能与公众分享1下这些不同普通 的体验和经历吗?
王刚:在我看来,古玩就像成人的玩具1样。到这个年龄了,还能像小孩子1样,淘换到好东西,在躲友之间交流、“显摆”,从中获得无限的乐趣,这是很难得的。这些古玩得是上品、是真品,当然也是珍品。通过古玩,人们能够与几百年、上千年前的民族历史挨得这样近,甚至触手可及,这种历史的穿越和文化的通达,带给人精神的提升。我不知道天底下还有没有另外1件这样的美事,天天让你把玩、欣赏、陶冶着你的情操、愉悦你的心绪,使你离远外界的纷扰,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而且它还在增值,假如碰到需要资金的时候,把它出手,就能换来很大的1笔资金。你可以用来投资其它领域,或者供孩子上学,或者买房……天底下还有第2件事能和它相比吗?所以,我庆幸自己喜欢上了收躲。
结合自己的体会,我认为,假如躲友资金相对多1些的话,尽量到国内国际的1些有资质、声誉好的大型拍卖会上进行买卖,这比私下交易要可靠得多。因为拍卖品大多是1些传承有序的东西,前人已经用他们的眼力把过关了。
目前,我到了1个很尴尬的阶段,就是财力跟不上眼力,对有些宝贵的文物深知买不起,但我还是要“上手”看1看。有1句话可以聊以 *** ——“过眼即拥有”。天底下好东西太多了,不能占有欲那么强,因为1旦贪心太大的话,就有可能食亏上当。贪,是这行最忌讳的,然而多多少少、大大小小、前前后后,谁又没有1点点的贪念呢?这就要把握好1个“度”,不要因为贪而走上不回之路。收躲中永远有诱惑,它始终存在。但是,想据为己有,1定要在自己资金答应的前提下。收躲和人生很相近,只是它更直接,并且1下子集中表现出来。
最近几年,1直有好几家出版社约我出书,期看我讲讲收躲的心得感悟,但我始终说“不着急,不着急”。玩收躲的人也像他收躲的东西1样,不怕老,越老才越有滋味,最后老到出了“包浆”了,有了岁月的痕迹了,你拿出东西来,你说出话来,别人才能更心服。所以不要着急。现在我还是往博物馆、拍卖会多走走多逛逛,多看些好东西。
重回话剧舞台
陈耀辉:最近,看到您又在舞台上与“铁3角”张铁林、张国立搭档主演了话剧《断金》,赢得看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您这次在话剧舞台上的表演体验又是什么样的呢?
王刚:目前演的这部话剧《断金》是我的好朋友、剧作家邹静之编写的1部北京风情的作品,讲述了发生在北京王府井大街上民国版的“中国合伙人”的故事。除了在北京演出外,现在已经在青岛、南京、武汉、深圳等城市进行了巡演,共演出14场。原计划演完就结束了,但现在看来,这事儿恐怕完不了。该剧的投资方和演出主办方也没想到,演出会这么火,巡演所到的不同城市和地区的看众都完全接受了这部话剧。而且最让我们激动的是,演完谢幕后,看众还不走,甚至夸饰点说,1个都不走,似乎意犹未尽,而且演出都已经进行了两个半小时了,且中间没休息。于是,我们3人就在台上和大家谈天,后来我们又和全体看众合了个影,转过身来,和看众融为1体,拍了1张大团圆的合照。看众太热情了!这样的场面,我这辈子都没见过。
话剧演出和影视表演不1样,影视剧中间可以喊停,错了可以再来。可话剧假如错了,就“晾”台上了,别的演员是接不下往的,因为有些台词是很经典、很讲究的,逻辑衔接周密,要求环环相扣。所以演话剧还是很累的。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陈耀辉:这次故乡之旅,是否圆了您多年的1个心愿呢?对家乡长春的印象有什么转变吗?
王刚:这次行程让我感慨很多,不虚此行。其实,我个人的后来很多发展都能从长春、从崇智胡同这个阶段找到源起,如我对艺术的喜好、对收躲的感知,应该就是当年溜达博物馆和旧货市场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启蒙。对生命的回看让我重新叩问自己“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进1步认清自己,才能走好接下来的路。
长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即我的小时候发展实力很强,在全国都是领先的,是我引以为傲的家乡。它具有很多优势,东北人的水平 也很高。虽然目前东北经济遭遇了1些困难,这可能是由经济社会发展的1定阶段和某些因素所致,我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吉林乃至东北的经济发展1定会重新振兴,我的家乡1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