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综艺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舞蹈有什么特色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舞蹈有什么特色

paiquba 02-28 2次浏览 0条评论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舞蹈有什么特色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舞蹈有什么特色

中国宫廷舞是伴随着古代宫廷的出现而形成、确立和发展的,在中华璀璨的文化史上留下了绚丽多彩的篇章。 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1个王朝:夏朝。那时的人们是信赖鬼神的,因此国家无论大事小情,都要占卜问卦,进行祭奠活动,是故当时的舞蹈多在祭奠和庆功时表演。传说启喜好歌舞,依据《竹书纪年》记载,他曾下令舞《9韶》。虽然舞蹈的内容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知晓了,但或可推断是与祭奠有关。《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还有1则记载,说启往到天帝处,从天上得到《9辩》和《9歌》两部乐舞作品,带回人间,于是他又制成《9韶》。 到了夏朝末帝夏桀时,其宫殿中竟有女乐3万人,淫乐之声震响全城(《管子·轻重甲》)。其乐舞崇尚奢华,而其本人耽于淫乐,终至国亡。 取代夏朝的殷商与夏1样,尊侍鬼神。凡祭奠等“礼”举行时要伴以歌舞。商人用音乐与神鬼对话,将歌唱给神鬼听。乐舞成为人们进献、侍奉、娱乐神鬼,使人神沟通的重要手段。有时商王还亲自舞蹈,比如殷墟甲骨文中就记载了商王为祭神而表演的舞蹈《羽舞》。 商朝灭亡后,随之建立的西周王室制定了1整套详尽的礼乐制度,标志着中国宫廷舞的正式确立。“礼”指祭奠、朝飨等仪式,“乐”指伴随“礼”进行的乐舞。周代的礼乐制度有两条基本内容,1是规定等级,2是规定伴随礼的乐舞基本是雅乐。 依据周代礼乐制,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1样,所用乐器也不同,等级十分森严。据《周礼·春官》记载:如祭奠天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时,“乃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祭山川,“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祀4看时,要“奏姑洗、歌南吕”,舞《9韶》。享先妣时,要“奏夷则、歌小吕”,舞《大濩》。享先祖时,要“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两君相见,用大雅《文王》;诸侯设宴招待来访使臣用小雅《鹿喊》、《4度》、《皇皇者华》。又如天子祭祖用的《雍颂》,士大夫则不能用。在周雅乐中,器乐、舞蹈、歌唱往往各进行,并不完全合在1起,舞蹈由与笛相似的管和歌唱配合,歌唱由弹奏乐器瑟或簧管乐器笙伴奏,器乐即所谓“金奏”,是钟、鼓、磬的合奏。“金奏”规格很高,只有天子、诸侯可用。大夫和士只能单用鼓。当时可以看到“6代乐舞”,即黄帝时的《云门》、尧时的《咸池》、舜时的《9韶》、禹时的《大夏》、商时的《大濩》、周时的《大武》。 周代的宫廷舞主要在以下场合表演: 1是用于祭奠。《周礼?地官》记载:“舞师的任务包括:教习兵舞,在祭奠山川时带领人们舞蹈;教习帗舞,在祭奠社稷时带领人们舞蹈;教习羽舞,在祭奠4方之时带领人们舞蹈;教习皇舞,在大旱祈雨时带领人们舞蹈。”“帗舞者,全羽。羽舞者,析羽。皇舞者,以羽冒覆头上,衣饰翡翠之羽。” 2是用于巫礼。《周礼?地官》记载:“司巫掌管群巫,假如国内发生大旱,则带领群巫跳舞求雨。此外,在祭奠百物之神时,跳兵舞、帗舞。 3是用于驱疫。 4是用于教诲。《周礼?地官》记载:“乐师掌管国学之政,来教诲贵族子弟学习小舞(指年幼时学习的舞蹈)。小舞有《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和《人舞》。通过学习乐舞,使这些贵族子弟可以舞《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和《大武》。音律协调 ,舞蹈应节,就可以用来祭奠天神、人鬼、地祗,这样邦国和睦,万民协调 ,宾客安抚,远人臣服,万物兴盛。 5 是用于宴享。当时表演的舞蹈有弓矢舞等。 西周时的宫廷舞在殷商乐舞的基础上,在“以德配天”的看念下,将宫廷舞向礼仪性上发展,而弱化了它的娱乐功能。舞蹈主体是雅乐舞,其特征就是肃静、崇高。比如,周天子在冬至日和夏至日祭奠时,当天子登坛祷告时,舞队献上《云门》和《咸池》,舞者疾徐适度、进退有序、雍容有加,凸显庄重神圣、中庸清静的特征。 《左传》记叙了吴国公子季札在鲁国看雅舞时的感慨。当他看见跳《象箫》、《南龠》舞,说:“美哉,犹有憾!”看见跳《大武》舞,说:“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当他看见跳《韶濩》舞时,说:“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看见跳《大夏》舞,说:“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修之!”看见跳《韶箾》舞,他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看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从中可见,季札评判甚高的《韶箾》舞,是因为“德”到达了极点,其宽厚仁大,没有什么乐舞可以超过它。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王室权力的衰落,以前建立起来的礼乐制度也开始崩溃。1些诸侯开始越礼使用乐舞。比如《论语》中记载:“孔子谓季氏8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僭于上也。”与此同时,被指斥为“郑卫之音”的“新乐”(倡优女乐)也进进了宫廷,使原先的雅乐受到民间俗乐的影响。为此,孔子发出了“恶紫之夺朱,恶郑声之乱雅乐”的感慨。从此,民间俗乐舞开始进进宫廷,并逐渐与之合成。 此外,这时的宫廷舞的娱乐功能加强,舞蹈更加轻便、飘逸、柔媚,使其更具美感,为后世宫廷舞蹈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时比较时髦 的是细腰长袖之舞。我们从以下的记述中可以1窥端倪。 《楚辞》曰:“28齐容起郑舞,袵若交竿抚案下。”又曰:“翾飞兮翠曾,(曾,舞也。言舞工巧似翠鸟之举。)展诗兮会舞。” 《拾遗记》云:“燕昭王即位,广延国来献善舞者2人,1名旋娟,1名提嫫。体轻气馥,或行无踪影,或积年不饥,昭王处以丹绡华幄,饮以瓀珉之膏,饴以丹泉之粟。王登崇霞之台,乃召2人犹豫翔舞,殆不自支,王以缨缕拂之,其舞1名萦尘,言其体轻,与尘相乱。次曰集羽,言其宛转若羽毛之从风末,曲曰旋怀,言其支体缠蔓若进怀袖也。”另: 周室由盛而衰,随着西周统治者权力的崩溃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民间乐舞以其清新活泼,富有生命力的锐气,取代了僵化了的雅乐。3\pq(U&^0 Jl7^ QT0春秋战国民间歌舞的兴盛1方面是时代的需要,1方面也是人民社会生活的需要,它吸引着男男女女无冬无夏地舞个不停。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孔子(公元前484年)为教诲学生而编定的“6艺”之1。“歌诗3百,舞诗3百”,可歌可舞。很多诗歌写出了民间歌舞的盛况。如《诗经陈风宛丘》描述陈国都城宛丘(今河南淮阳)男女无冬无夏地在宛丘(今淮阳尚存小小丘陵)欢娱歌舞。Dl B-V3t0 中国舞蹈网]m3a QRT4B7i&uG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中国舞蹈网^&f/`rk&mh中国舞蹈网$H~*W'jCY 无冬无夏,值其鹭羽。中国舞蹈网 E1`UVMo1hP中国舞蹈网,}ib w$^?l AFV.F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中国舞蹈网.Fi6Oq"cxM5BZ-@ Q0无冬无夏,值其鹭〓。”中国舞蹈网u0AF Q#\"M7~+A w$kI7j8R;F;`J0至今河南民间舞仍然盛行,特殊在祭奠伏羲女娲时在太昊陵前所跳的《挑花篮》舞,闻名遐迩,人称“大姬遗风”。中国舞蹈网*HzO!`/vJdB^]s^%X0《诗经》中的《国风》绝大多数是北方的民歌民舞,南方的民歌民舞,则保存在伟大的诗人屈原(前340~278年)集中整理的楚国的《9歌》中。楚国习俗“信鬼而好祀”。祭奠时男巫和女巫参与,作乐歌舞以娱神。《9歌》按照所祭奠的鬼神命名:《东皇太乙》祭奠天神,《云中君》祭奠云神,《湘君》祭奠湘水的男神,《湘夫人》祭奠湘水的女神,《大司命》和《少司命》祭奠主管寿命的男神和女神。《东君》祭奠《太阳神》,《河伯》祭奠男性河神,《山鬼》祭奠女性的山神,《国殇》赞颂阵亡烈士,《礼魂》(送神歌舞)祭奠结束。前后共十1段歌舞,第1和第十1段为祭神,中间为娱神,这是布满浪漫主义的扣人心弦的诗篇,富有魅力的巫舞使诗歌音乐配合相得益彰。在祭奠神灵时,也正是青年男女相会之期。祭神歌舞中除《国殇》之外,绝大多数是男女求爱的歌舞,《湘君》、《湘夫人》、《山鬼)则是描写神灵失恋后的悲苦,以神喻人,写出人间男女的恋爱心态,凄凉哀婉,极具强烈的感染力。中国舞蹈网&gqr'L-l2?中国舞蹈网.| Jd(?2I1S#p3`L 在表演时,巫觋们着丽服持香草合着音乐翩跹而舞,“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5 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FT:^MoVN2W ?#Nf0 中国舞蹈网e:UfF4q`^ 《9歌》是1出大型的古神话歌舞剧,只遗憾此后未能沿着歌舞剧的路子发展,到汉代成为郊祀太乙的纯礼仪性的乐章,直到闻1多在深进研究的基础上编成的《〈9歌〉古歌舞剧悬解》和近年来湖北省歌舞剧院的《9歌》、《楚韵》的诞生,才复现楚巫舞的真面目。中国舞蹈网:R6{#t Pv'gLww]X5Hh~7rg0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崩乐坏”给民间舞蹈带来了无限的生气,民间群众舞蹈和贵族士大夫家女乐(专业艺人)的兴盛,使舞蹈步进了1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贵族之家的舞蹈练习反常严厉,如湖南长沙出土的舞蹈纹漆奁,图中1女教师,手执教鞭,3女舞伎左2人右1人,广袖长裙正在习舞。从服饰上看,该图所反映的是楚国贵族之家。由此可以想见越国西施习舞于土城,3年学容步练习严厉的程度。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以编钟和建鼓为主要乐器的乐队,即所谓“钟鼓之乐”。湖北随县出土的编钟,制造反常精美。此外该墓中还有彩绘鸳鸯形漆木盒,全身漆黑为地,朱绘艳丽的羽毛纹饰,鸳鸯腹部左侧上有两蛇共衔1横棍,上悬编钟两枚,下悬编磬两枚,1鹿形兽或神人以潇洒悠闲的舞姿正在击钟。右侧为1神兽(或人)双手持槌击鼓,左侧1佩剑神兽(或人)正随着鼓点、甩起长袖欢唤起舞。楚国的巫舞最有代表性,在前面《9歌》中已经谈到,即使在吴、楚争战中,在吴国兵马已到的情状下,楚灵王居然还能躬执羽绂,鼓舞自若。河南信阳楚墓出土的锦瑟乐舞彩绘图残片,上有长袖舞人和巫舞,如有1位正在唤号的巫女,着广袖衣伸展两臂似欲起舞,另1巫人张弓搭箭正欲射出,由此可以窥知楚国巫舞的点滴。中国舞蹈网0j}!kg C Z A中国舞蹈网,aT9W.R1x T0x 河南汲县山彪镇出土的水陆攻战纹铜鉴,分上中下3层,全为英武的兵士,手执干矛弓箭,奋勇作战,还有兵士摇桨划船,有人专司敲击战鼓以鼓舞士气。现躲于故宫的画像纹铜壶,也是河南汲县山彪镇出土的,铜壶有2环,大致分6层,第4层为6人乐队,3女伎着紧身衣,双腿跪击编钟,2女伎立击编磐,1女伎举鼓棰敲击建鼓。3人均身着斜褶裙,细腰拧身,富于形体动作之美,编钟两头都由大神鸟支撑。无独有偶,4川成都市郊百花潭出土的《宴乐渔猎纹壶》,中间部分以立柱支撑,上挂编钟、编磬各4枚,4女伎着紧身衣跪舞,4女伎着斜褶长裙,十2人击磬,2人击鼓。柱外1女伎手持双鼓棰正击建鼓,鼓架下置1小铃状曲柄,名“丁宁”(合音为铃),为节乐的乐器,即战争时“喊金收军”的“金”。铜壶颈部有“摘桑舞图”,正中身材修长的摘桑女,正在扬起窄袖起舞,左右2人抬手击节,热情洋溢。成都与河南汲县两铜壶只有微小的不同处,可能原均为楚文物,后者流进巴地。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铜壶壶盖上,也有1幅“摘桑舞图”, *** 们在桑树下有的摘桑,有的举袖起舞,服饰舞姿与以上所述铜壶舞姿近似,战国时期南方的舞蹈女伎多为细腰长裙,细长袖,是1时风尚。传为洛阳金村韩墓出土的玉雕 *** 佩饰,上部用小玉管排列成T形,下方的玉管之下悬垂1对玉雕舞伎。额发为半月形,两鬓卷曲,长裙,宽袖外又套窄袖,斜裙绕襟,腰系宽带,尾部垂下,两舞伎各用左右手上举互接,翩翩起舞,造型对称中展示出活泼漂亮。这种战国玉舞人佩饰的出现,不仅证实它已突破西周仅限于礼制佩玉的制度,而且就舞姿的新奇新奇来看,此时舞蹈已开1代新风,更具有娱乐欣赏的审美价值。无独有偶,在北方的匈奴,则盛行石佩饰,内蒙古准格尔旗布尔陶亥乡西沟畔战国墓出土的匈奴石佩件5 件,其中4、6两舞伎,头戴冠,长袖绕身腰间系带,两腿1前1后,前屈后跪,是极为宝贵鲜为人知的匈奴舞姿。北中国还有山西长治出土的陶舞俑,为男子独舞,似模拟鸟飞动作,8人伴奏,伴唱,舞人头左上方梳偏髻。山西侯马晋国遗址出土的陶片,上有线刻乐舞图,树下1击鼓而舞的女伎,女伎着斜长裙,服饰舞姿颇似楚舞,从中可以看出战国时南北乐舞交流的遗迹。

古等舞综艺
十一去哪旅游比较好 约中饭和约晚饭有什么区别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