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魏、韩“三家分晋”后,晋国国君去了哪里?结局如何?
赵、魏、韩“三家分晋”后,晋国国君往了哪里?结局如何?
周敬王23年(前497年),把握晋国实际权力的晋国六卿:智氏、韩氏、魏氏、赵氏、范氏、中行氏。由于赵氏与其他分支邯郸的冲突,他们各自站队,最终导致晋国内战爆发。
范氏、中行氏(智氏同宗)、支持邯郸氏,共同进攻赵氏。晋国君晋定公也支持范、中行、邯郸三家,以夺回旁落大权,激发诸卿矛盾。
智氏、韩氏、魏氏支持赵氏、进攻范氏、中行氏、邯郸氏,以利用紊乱获得更多利益,削弱公族。
智、韩、魏之所以抉择支持赵、攻打范、中国银行,其实是通过进攻国君支持的范、中国银行,削弱晋足公族,消亡他们所依靠的清族,从而扩展他们的统治基础。
周敬王30年(前490年),经过8年的混战,范、中行两家最终被打败,封地被没收,民族逃离齐国,邯郸氏完全被赵氏家族吞并。
失败的三个势力领域、人口和土地,名义上 *** 国君晋定公,实际上是智、韩、魏、赵四个获胜者的把握。从那以后,晋国进进了四卿专权时期,国君的影响力直线下降,不能再约束名义上的臣民。
周敬王44年(前476年),晋国执政(中军将领)被智氏家主智瑶把握。因此,智氏可以加快夺取政治资源,扩展自身势力,“胁迫晋君命令三卿”。晋国内外大部分都是由智氏掌握的,一个家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明显。
周贞定王11年(前458年),智瑶牵头,智、赵、魏、韩四家。他们私下瓜分了名义上属于晋公室的原范氏和中行氏土地。晋出公得知后,愤怒地向齐国和鲁国借兵,理由是十字军东征服不臣(同情) ,朝臣们还要向外国借兵),出兵攻打智赵魏韩四家。
此时的晋国已不再是文公、襄公,甚至是悼公时期,国君威权赫赫的时候,面对晋出公的讨伐,四卿毫不恐惧,迅速联合出兵,与国君之兵作战。
晋出公本身只有800名甲士的实力,其余都是借来的齐鲁士兵。他们没有血战的意志和意志,所以他们在与四清士兵和马的战斗中敷衍了事。这直接导致晋出公的军队被四清击败,晋公室最后一点失往了实力。
击败君主军队后,四家公司冲向国都新田(今山西侯马),一副誓不罢休的样子。晋出公没想到乱臣们这么勇猛,竟敢反攻国都,看来杀君也不是不可能。无奈之下,晋出公弃都逃跑了,投奔楚国,结果病死在路上。
四卿驱逐国君,进进国都新田后,改立晋出公高祖父晋平公的曾孙(即晋出公的远房堂叔)公孙骄为新君,即晋哀公。
后来得知晋出公死在流亡途中后,四卿以晋哀公的名义给前国君起了一个“死”的头衔,意思是“一边玩,滚得远远的!”(晋出公有公有公有公司被智氏公司驱逐于周贞定王11年,被赵魏韩三家公司驱逐于周贞定王17年。这里摘第一句话)。
晋哀公原本是一个破落的公族,估量普通 这也是未知的。在晋国,它比路人强一点。因为表弟侄子晋出公,自杀了,他很幸运(事实上,这是不幸的)成为了晋军。你可以想象这位新国君的权威有多大;或者是否有权威是个问题。
晋出公之前,在晋国,国君名义上有一点权威。自从晋哀公以来,晋国国君已经完全成为诸卿的傀儡。他在政治上什么都没做,只是各大清族的牌位和托词。
在与其他三个国家协作驱逐国王并实际掌握晋国后,为了限制甚至削弱其他三个清朝势力,智耀提出“四个清朝奉献了100英里的土地和10000户人口”,并向新国君致敬。事实上,它迫使赵、魏、韩将土地人口 *** 给智氏(因为晋国的权力把握在智氏,‘给’金军实际上是给智氏的。这相当于朱文要求李克将土地人口上缴给唐昭宗。)
韩氏家族的主人韩虎、魏氏家族的主人魏驹,再三探求,自觉打不过智氏,最终还是一个接一个地献出了土地人口。赵氏家族的主人赵无恤果敢 不,一口拒绝智瑶的要求。
周贞定王14年(前455年),智瑶以赵不臣、不尊国君为托词,命令魏、韩一起出兵,以晋哀公的名义攻打拒绝服软的赵。赵输了,退居晋阳老家,据城反抗。
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经过三年的战争,赵已经筋疲力尽,再也无法抗拒。他被智瑶带到汾水灌进晋阳,即将被摧毁。在这个要害时刻,一贯高傲的智瑶在韩虎和魏驹面前疯狂地说:“今天,我知道水可以灭国!”
听到这句话的韩虎和魏驹想起了他们的都邑平阳和安邑,他们都在水边。他们不禁感到震动;看到赵即将灭亡的场景,我担心灭绝的悲剧将来会落在我的头上。于是他秘密联系了赵无同情。在智氏即将获胜的那一刻,他反击了一次。三家公司联合打破了智氏,杀死了智瑶,然后杀死了智氏全族。
战后,晋国智氏土地人口全部分为三家,赵、魏、韩三家成为晋国的掌权人,各自独立,而以晋哀公为代表的晋公则毫无收成,成为看众。
赵、魏、韩三家共同灭智后,各自扩展了实力。事实上,他们已经独立建立了政权。只是以外界的名义,他们还使用了晋国的名字,所以他们暂时保留了晋公室。周考王7年(晋哀公18年、前434年),当了18年傀儡的晋哀公往世,三卿拥有其子公刘继位,即晋幽公。
周考王8年(晋幽公元年,前433年),越来越觉得赵魏韩三家在晋公室碍眼。为了彻底消除隐患,他们干脆把公室剩下的土地一分为三,瓜分完毕。他们只给晋幽公留下了两个城市,曲沃和江都,以征收租税,向唐叔虞以下几代晋国先君致敬。
(曲沃是晋公室祖先曲沃桓叔为小宗时期的封地,绛都是晋国的老都城,以两个城市供奉晋幽公,是对历史的尊重)。
此后,晋国出现了春秋以来罕见的景象:晋幽公作为国君,不但不能被诸卿朝见,反而要轮流到安邑(魏氏都邑)、平阳(韩氏都邑)、晋阳(赵氏都邑)朝见三卿家主。这也深刻地展现了晋国此时的真实政治形势。
周伟烈王十年(晋幽公十八年、前416年),晋幽公因“ *** ,夜偷出城,偷杀幽公”。也就是说,他晚上偷偷出往找女人,结果碰到了强盗,被杀了。这是官方记载。其实很有可能是魏家主魏斯(即未来的魏文侯)因为矛盾被暗杀,编造了一句“ *** 死于盗窃”的话来掩盖过往。
但是一个傀儡死了。于是,三卿拥有幽公的儿子公子,停止继续君位,成为晋烈公。晋烈公继位时,三卿再也不能赞扬“卿”的头衔,要名正言顺地建立国家。
因此,周威烈王203年(晋烈公13年,魏文侯元年,赵烈侯6年,韩景侯53年) 年,前403年),魏家主魏斯(魏文侯)、赵籍(赵烈侯)赵氏家主赵籍、韩氏家主韩虔(韩景侯)共同朝见周天子,奉上厚礼,请求为诸侯。
自从周天子东迁罗邑以来,他看起来就像吉祥物。世界上有许多国家不关注周王室,而是敷衍了事。这一次,三家公司前来追求封存和礼物。周伟烈王认为反对是没有用的。最好是做一个顺利的人。因此,他们命令魏、赵、韩三家公司正式授予诸侯地位,分别是魏侯、赵侯和韩侯。到目前为止,这三个家庭的名字可以被视为诸侯国,而不是晋国的清士。
至于原来的晋国,它还没有被打破,或者是一种无声的存在。仅仅依据有两个小镇的晋烈公,他不敢说半句话。他老实地生活,依附于新成立的魏国,或者偷生活。
周安王13年(魏武侯7年,晋烈公27年,前389年),晋烈公至少是善终,死于江都。儿子新继位为晋孝公。
晋孝公在位12年后,于周安王25岁 往年(前377年)往世(历史上有很多说法,有人说孝公死于江都,也有人说孝公被驱逐出江城,在屯留、端氏等地辗转反侧,这里摘用了第一种说法),死前命儿子俱酒继位,即末代晋君晋静公。
周安王26年(前376年),魏、赵、韩将晋静公迁出江都,彻底分割了晋国唯一的土地,然后将晋静公安置于屯留(今长治4周)。虽然没有明确打破君位,但其实是高级囚徒,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
20多年后,晋静公流离失所,四处漂泊。首先,他住在屯里,由魏国支持。后来,他移到端氏,由韩国照顾。后来,赵占据了端氏,晋静公被送回屯留。
周显王20年(前349年),最后的晋君-晋静公死于屯留,因此晋国绝祭。
(关于晋静公的死,很多史料记载展示是韩昭侯暗杀的。历史书上还保留了晋静公最后的遗言:作为晋臣,二等其实是晋贼。你的三个家庭总有衰落的日子。你的后代会被天谴,不会死!)
晋静公死后,延续了700年的晋国,最后一丝痕迹也从世界上消失了,只能在历史文献中觅觅过往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