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中,明明是日本侵略中国,为何一些西方舆论都替日军说话
甲午战争中,明明是日本侵略中国,为何1些西方舆论都替日军说话
有关甲午战争的问题问海研会就对了,陈悦来解答。
甲午战争时代,西方主流国家舆论中,的确出现过较少往指责 日本的现象,给人感觉似乎西方国家在偏袒日本。
这种现象的出现,首要的原因在于日本 *** 的刻意舆论战,其次则是因为随着战事发展,成王败寇式的思想影响。
甲午战争,是近代日本挑起的第1场大规模侵略扩大战争,而当时的日本还只是个崛起中的国家,国力、军力尚不足以和真正的列强国家比肩,所以甲午战争对日本 *** 而言,可以说是1场战战兢兢的侵略,随时都在担心哪个西方列强跳出来干涉,给个当头棒饮。
也由此,从战争1开始,日本 *** 就极为在意英国等列强的态度,也刻意针对列强国家实施舆论攻势。
(甲午平壤之战后,日本精心设计摆拍的1张新闻照片。有意找了几名朝鲜士兵站在清军战俘身后,以营造出日本和朝鲜同仇敌忾1起驱逐清军的色彩)
(成欢之战后,日军在汉城郊外举行凯旋式。凯旋门上也别有专心地同时悬挂了日本和朝鲜两国国旗,以表现日本军事行动的正当性)
日本的舆论战,1方面是工于算计,利用国际法的空子,把自己从大灰狼化妆成小白兔,有意表现得对国际法循规蹈矩,而把中国描绘成是践踏国际法的恶徒,把彻头彻尾的侵略战争伪装成是1次文明对野蛮的洗礼。
例如战争的挑起,日本是借着西方全球 不明白东方的宗藩体系是个什么东西,而有意称中国破坏朝鲜国家的独立,日本时扶助朝鲜、伸张正义而战。为此,除了口头上高喊之外,日本还做了非常配合的实际举动,诸如在战争开始前,先掌握朝鲜朝廷,逼迫朝鲜 *** 颁下邀请日军驱逐清军的诏书,由此取得战争在国际法上的合法性。由此,在不明就里的西方全球 舆论中,就感觉日本似乎更有道理,大清国是野蛮不讲理。
又例如,在日本接连挑起丰岛、成欢之战后,日本明治 *** 刻意迟迟不向中国公开宣战。1直等到1894年8月1日,忍无可忍的清王朝首先向日本宣战,大喜过看的日本 *** 才立刻于当天抛出了预备已久的宣战书。宣战的这1前1后,也是布满了算计。在西方社会的普及 舆论里,中国首先开战是个挥之不往的印象。
诸如此类的例子,在整场甲午战争中还有太多。
另外1个方面,则是简单粗暴的直接干预西方舆论,加强日本的正面形象,抹黑中国,并且在1些要害时刻进行危机公关。
尽管日本努力扮演成替天行道的正义之师,但是在西方,特别是军政界,仍然有很多对东 *** 势熟悉者,抉择了同情中国,谴责日本。例如在丰岛海战后,英国海军中国舰队司令斐利曼特甚至预备率舰队往找日本联合舰队兴师问罪,而在日本海军进攻威海卫时,也曾出现了英国海军有意使坏,挡在威海湾口,有意拦阻阻碍日舰行动的情状。而到了1894年11月日军攻下旅顺,搞了旅顺大残杀,事件被美国媒体爆料后,日本更是1瞬间人设倒塌。
(甲午战争期间,英国路透社从日本驻英使馆领取新闻服务费的收据)
对此,依据近年来发现的1些史料显示 ,日本当时摘取了直接收买、贿赂西方报媒,并且收买西方闻名社会人士、学者撰文为日本辩护的 *** 。依据目前看到的史料,英国的路透社、《泰晤士报》等媒体,都曾接受了日本 *** 的贿金。甲午战争结束后,日本 *** 论功行赏,还曾给1批西方媒体的主笔之类进行了授勋或授予奖金。
与此相比,清王朝的表现可以用麻痹两个字来概括。在国际法事务方面,不懂、不问、不管,稀里糊涂地就从有理被人说成了没理;在干预影响西方舆论方面,也是鲜有作为,错过了1个又1个有利的觅觅列强干涉的机会。
例如丰岛海战后,因为日本野蛮击沉英国籍商船“高升”,中国占有了舆论优势,但是对此,北洋大臣李鸿章等的态度是坐等老天来惩罚日本,而没有丝毫积极往利用舆论风潮的作为,最终也从有理被日本人生生扭曲成了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