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根据真事改编的电影推荐吗
有什么依据真事改编的电影推举吗
有这样1部电影,我第1次看时被激动,第2次看时从中学到了人生道理。而当我知道它不是纯属虚构,其人其事都源于真事时,我情愿1遍遍将它推举给更多的人。
这部值得百看的电影就是《相约星期2》。此片由美国作家米奇·阿尔博姆所写的同名自传式纪实小说改编,笔录的是米奇与罹患ALS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的莫里·施瓦茨教授在十4个星期2里谈论过种种人生议题。
有份体面的记者工作,住在说得过往的房子里,米奇和你我相似是个马不停蹄的“社会人”。然而越是忙,米奇累的不止是身体,空虚的更是心。
直到1次追明星8卦时,米奇被人群撞倒在地,身体接了地气,内心也遭遇直击灵魂的1问:这就是自己神往的生活吗?米奇被自己问蒙了。
处在迷茫中的米奇无意间从电视里听到了1个久违的熟悉声音。大学时代的恩师莫里教授正告诉全国看众他已经被死神发了喊号牌。
得知恩师身患绝症,米奇才停下手头工作飞跃千里来看看莫里教授。莫里不似病人,没有埋怨时日无多,而是与米奇聊起人生,把课堂移到病床前。
此后,每个星期2,也是莫里生命最后的十4个周2,米奇都会来听1堂人生课。
关于爱与家庭,莫里说“爱是唯1理性的行为。”
“缺爱”这个词在这几年被广泛适用于来自家庭的影响。兜里缺钱伤面子,心里缺爱才是伤里子。家庭是1个人从生到死接收并付出爱的地方。
在电影中,患病的莫里不得不接受家庭和家人的照管。有妻在侧,相爱相扶,有家庭给予他“心理上的支撑”,于莫里而言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莫里认为,家庭的含义不仅是爱,还意味着“守护”,这种心理上的安全感是金钱和名看无法代替的,“如果你得不到来自家庭的支持、爱护、照顾和关怀,你拥有的东西便少的同情 。
婚姻是家庭的基石,如何经营幸福婚姻呢?所谓幸福并不简单,但爱情和婚姻的幸福是有章可循的,没有尊重,不懂妥协,做不到彼此开诚布公,没有共同价值看,恋爱与婚姻就会出问题,双方关系就会有麻烦。在这其中最重要的1点,是双方必须拥有相同的价值看,对婚姻的重要性的信心是1致认可的。莫里用自己4十年的成功体会给出了“干货”。
关于金钱的欲看和攀比
米奇坦言自己目前的生活就是跟着金钱跑,想要大房子,想要新车子,想要大名气,天天忙得脚后跟不着地,却越发空虚焦虑。
我们总是想向社会证实自己得到了什么,却没发觉其实被欲看牵着鼻子走。对此,莫里1针见血地指出,如果你想对社会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的底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忌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感到无所适从。唯有1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然地面对整个社会和自己的生活。
关于衰朽与死亡
惧怕变老,是人类共同的“心病”。而在莫里看来,这只是因为人们过于强调了年轻的价值。年轻也有年轻的“缺点”,年轻人对生活的理解有限,生活得不够明智。如果我们停留在2十2岁的年龄阶段,就永远是2十2岁的那般肤浅 。反过来,衰朽并非意味衰落,而是代表成熟。
他说,“你1直不情愿变老,那你就永远不会幸福,因为你终究是要变老的。”换句话说,幸福就是学会接受当下
莫里不仅能发现衰朽的价值,也能意外坦然面对近在眼前的死亡。
在莫里教授看来,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躯体枯谢固然很可怕,但它也有其幸运的1面,因为他可以有时间跟人说再见。
谈论死不是坏事,就像乐看而勇猛的莫里所说,“当你学会了怎么死,也就学会了怎么活。”
看完《相约星期2》放佛我们也聆听了莫里教授的循循教导。
《相约星期2》告诉我们最重要的1句话是——“生活没有来不及”,这位生患绝症的老人在生命最后1天还在追觅生活真谛,我们又为何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呢,不虚度人生,也不盲目过度追求金钱,敢于往爱,善待他人,以至于当我们回首1生时能说不负光阴,不负这人间1次的旅程。
8岁孩子电影推举
我们家每周5 晚上全家1起看原版电影的小仪式“Movie Day”已经坚持了2年多,看了100多部适宜的电影了。某天儿子葫芦(8岁,2年级)跟我聊起最喜欢的电影来,而且都是凭着他的记忆11列举出来的。我1看这个list,觉得我儿子的欣赏水平比我当年强太多了---我说的是我中学后了。话说当年也没有这么丰盛的电影资源哈。
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 没想到这部经典歌舞片排名第1!我想是其中的音乐和快乐吧!得跟孩子讨论讨论。看了有3遍;我们还特意往看了往年的“打开音乐之门”中的电影中大家庭的“后人们”的演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