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青楼女子老了怎么办
古代青楼女子老了怎么办
1、首先能从良的,肯定会抉择从良。从良,1般都是找个多金的老嫖客,替自己赎身,或者是依靠自己多年来积攒下的积存 ,替自己赎身,然后再找个人嫁了,但妻子是当不了的,只能做小妾。小妾,大家都知道,在丈夫家地位比较低下,生活不幸福是常有的。
2、还有1些女人,在年轻的时候是头牌,到老的时候也积攒了不少银子。开始当起了经营治理者,亲自做老板,做鸨母。究竟是干自己的老本行,知根知底,多数都能干得风生水起。
3、其余的,很多已经厌倦了在往做这些皮肉生意,感觉自己身体已经被玷污,没有脸面再次嫁人。于是看破红尘出家为尼,古佛青灯,了此1生。
4、当然,还有极少数的 *** 被皇帝看上了,进宫当了妃子。比如唐朝名妓杜秋娘、写《金缕衣》的那个,是唐宪宗李纯的秋妃;宋朝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所宠爱,还有“冲冠1怒为红颜”的陈圆圆,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但古往今来又有几个 *** 能如此幸运呢?寥寥无几。
谁知道上海话中的“捣浆糊”普通话什么意思
原字不是“捣”而是“淘“「淘浆糊」——勒上海闲话里向,指格人「水平很马夫」,「是很差劲个」个意向。
“淘浆糊”蕴涵多种含义,需要配合不同的表情、语气、场合,才能体会其褒贬。它有“和稀泥、装傻、糊弄、瞎混混、沟通关系、调和矛盾”等意思,主要用于比喻和形容那种不认真的态度,形象而传神。 “淘浆糊”不仅是上海人的口头禅,更是上海人求生存求发展的“法宝”。“淘浆糊”表里都要“做到家”:除了要有小聪明,还得有“佯装”的表演能耐与“皮厚”的本钱。“淘浆糊”的最高境域是上面不起泡,中间没疙瘩,下面不结底! 1935年汪仲贤写《上海俗语图说》时,在第108篇“1塌糊涂”中就提到了那个年代也有“浆糊”在“淘”。至于“淘浆糊”1词的来历,有说是出自人们搓麻将时的“诈和”,形容那些耍滑头蒙混过关的小计策。但更多的人信赖它的来历与“旧上海蹂躏雏妓”有关。据称,过往,宁波裁缝店做土布衣裳需要上浆,浆糊1干就要使用木棒,掺水淘开。是什么关联,将之引申到风月场上往?不敢想象。此词作为“下流文字”在解放后低沉了1时,却在上世纪9十年代初“变身”时髦 于上海人口语中,9十年代中更进进书面语,在报刊上亮相。因上海的海纳百川,人际交流增多,新闻媒体的传播,“淘浆糊”1词逐渐走向全国。但外地人士因为不谙上海方言,常将“淘浆糊”误为“捣浆糊”。我也1度把“淘浆糊”1词趣味化地翻译成“paste maker”,这本身就是1次“淘浆糊”! 有意思的是,从“淘浆糊”还派生出1些“浆糊”类的新词,如“浆糊”、“浆糊桶”、“浆糊兄”、“浆糊师”等 上海话“捣浆糊”的几种情景: 1. ――干得不错啊 ―― 哪里,捣捣浆糊而已(上海话又说:混chance ) (表谦逊:“敷衍应付”) 2. ―― 那人说到法律问题,似乎还挺专业 ―― 哼,他在瞎捣浆糊而已 (表:“瞎说”) 3. ―― 他周末带了客户到太仓玩儿 ―― 是往捣浆糊啦 (表“色情胡混”) 4. ―― 其实英语不难学 ―― 捣浆糊! (表斥责,严重不赞同:“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