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去世有什么样习俗?“三七”、“五七”、“一百天”吗?
农村老人去世有一些习俗。“三七”(农历六月二十三日)和“五七”(农历七月二十四日)是中国传统的重要日子,人们会进行祭祖、悼念逝者。还有一个百天丧葬礼仪,即在老人去世后的一百天内,家庭成员需要聚集在一起进行丧葬活动。这些习俗旨在表达对老人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在农村老人去世前,家人会召集亲人见最后一面,以便在老人离世后能得到亲人的支持和帮助。
在老人离世后,会立即找人帮忙穿衣裳,这是对逝者的尊重和体面,穿衣者通常为胆大的人,有时也会是逝者的儿女,如果事先有准备,就会用准备好的衣服为逝者穿上;如果没有准备,则会立即购买合适的衣物。
接下来会请来总理,即本村德高望重的长辈来主持白事,总理会安排报丧、购买白事用品等事宜,并协调帮忙的人手,在白事期间,逝者的儿子通常不会离开灵堂,而女儿则需守在逝者身旁,儿媳妇需向帮忙的女性磕头致谢。
出殡时,根据不同地区的习俗,会有不同的时间和仪式,在我们这里,如果家中还有健在的老人,出殡日期会选择单日,出殡时会有特定的仪式和规矩,如打幡摔瓦、抱骨灰盒等。
三七”、“五七”、“一百天”的讲究,我们这里确实有这样的传统,从老人去世的那天算起,每逢七个日子都会进行烧纸等仪式,虽然现在有些人因为工作等原因选择一次性烧完所有七的纸,但这个传统依然保留着,在烧纸时,人们相信每个七都是一个阎王掌管,因此有时会避开五七等特定的日子。
在出殡前一天晚上,还有烧马的说法,人们会烧纸糊的车马,让逝者跟随车马离开家,这种习俗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祝福。
农村老人去世的习俗多种多样,但都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缅怀。“三七”、“五七”、“一百天”等讲究也是人们寄托哀思的一种方式。
你们那里的老人去世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在不同的地方,人们对逝者的习俗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所有地区都强调了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