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岳飞在淮西/柘皋之战中的表现?是否属于“消极怠战”?
如何评价岳飞在淮西/柘皋之战中的表现?是否属于“消极怠战”?
淮西之战岳飞毫无过错,他不折不扣的执行了高宗的命令,因此秦桧和张俊捏造岳飞在淮西之战中的罪名:一曰逗遛违诏,二曰辞以乏粮,三曰不携重兵,四曰缓於救濠。 这四点都是莫须有的!
一、缓于救濠之说是不成立的!
因为朝廷命令岳家军援淮西的命令发到岳飞手后,岳飞立刻不折不扣的坚决执行了!正月庚戌(十日),宋庭首发备战动员令。劄下淮南诸帅韩世忠、张俊、刘锜照防,紧切措置隄备.所及州县保聚人民,以防抄掠。及劄下岳飞照应以备。
当时岳飞正患重感冒,仍在全力备战。在此之前岳飞曾经向高宗献策,建议以其一军突袭汴京和洛阳,以对攻淮的金军形成更大的包围圈,这样金军就会来不及逃窜,有利于全歼敌军。说到这里,我觉得这个战略和 *** 在解放大东南时采取大迂回动作,插至敌后,先完成包围然后再回打的方针有相似之处。当时 *** 强调地指出:“非从南面进军,断其退路不可,这是一个大迂回、大包围、大歼灭的作战方针。这个方针,和那种赶着敌人,放走敌人,使敌 人逃至海外或云贵地区得以负隅顽抗的办法完全不同。” 岳飞的战略如果被采纳,就没有金军在 柘皋之战后迅速撤退,在合围尚未形成之时全身而退逃避了被全歼的命运。然而高宗并没有采纳这个建议,岳飞考虑到 高宗急于退敌,因此上奏道:“臣如果率兵直捣处于空虚的京洛一带,必然会占得歼敌的先机,圣上如果觉得敌方离得太近,我军无暇实行这个长途奔袭的计划,我请求出击至蕲州、黄州一带,再定夺是攻还是守。”高宗收到奏章后大喜,赐岳飞御札曰:“卿苦寒疾,乃为朕行,国尔忘身,谁如卿者?”
高宗向岳飞下达作战命令的第一札是在正月二十九起草的, (《高宗本纪》里面有讲到,正月二十九日下令杨沂中岳飞支援淮西,此条日期确信无疑)。
在此中间,宋廷没有给岳飞下达任何进兵命令。高宗命令岳飞出兵的第一札的 内容是: “据探报,虏人自寿春府遣兵渡淮,已在庐州界上,张俊、刘琦等见合力措置掩杀。卿可星夜前来江州,乘机照应,出其前俊,使贼腹背受敌,不能枝梧。投机之会,正在今日,以卿忠勇,志吞此贼,当即就道。付此亲札,卿宜体悉。付飞。御押”。 高宗在命令岳飞进兵的首札的内容是让岳家军从鄂州进至江州(九江),进驻江州据上流,措置江池间江防并待机。鄂州经兴国军至江州距离约595宋里,正常行军需10天到达。 按宋时急件快递的规定,杭州到鄂州(今武昌)为十天送达,到达岳飞手中的日期是2月9日。 当高宗的第一封让岳飞出兵的御札在2月9日到岳飞手中后,岳飞在隔一天的2月11日出兵,在当中的一天是岳家军从分驻地集结所耗。
2月11日 出兵鄂州(今武汉),2月14日 到黄州(今黄冈)(无史料载到达时间,但据二十一日宋廷给岳飞的省札称接到岳飞申报到黄州的公文,假设公文在路上递送的时间是十日)鄂州至黄州距离 200宋里,还包括渡长江,我不得不说这绝对是以背嵬骑兵先行的速度 。 2月19日高宗发给岳飞第九封御札:“得卿九日奏,已择定十一日起发,往蕲、黄、舒州界。闻卿见苦寒嗽,乃能勉为朕行,国尔忘身,谁如卿者! 览奏再三,嘉叹无歝。以卿素志殄虏,常苦诸军难合。今兀术与诸头领尽在庐州,接连南侵。张俊、杨沂中、刘琦等共力攻破其营,退却百里之外。韩世忠已至濠上,出锐师要其归路。刘光世悉其兵力,委李显忠、吴锡、张琦等夺回老小、孽畜。若得卿出自舒州,与韩世忠、张俊等相应,可望如卿素志。惟贵神速”。在此之前的几札中,命令岳家军由江州改到黄州。 即便假设岳家军六日即起兵靳黄,十八日可至舒城,但正常也不可能按时抵达庐州、拓皋。何况先奔江州因绕远就更无法赶上拓皋会战。就算能赶到,那金人配合不配合你还得两说。千里赴援,是否能使上劲,原本就在两可之间,原本就不是勉强的事情,战争毕竟不仅仅是赛马比赛。古代骑兵的负重,也远非现代可比。 2月10日高宗发出第五封御札,随后高宗又在二月十五日和十七日十九日向岳飞分别发出了三封御札,并在二月十九日接到岳飞于二月十一日出兵的消息,而这四封御札,都是在没有收到岳飞已在二月十一日出兵消息的前提下发出的催促令,实际上从岳飞出兵的时间点来看,尽管在战略上和高宗有些许的分歧,但岳飞在接到高宗的进军命令后仍不折不扣的马上按时执行了。
二月十八日,是拓皋之战,二十日,张俊收复庐州。二十一日时拓皋捷奏上至临安,二十三日宋廷下诏表彰诸路统帅,其中包括当时还未至淮西的岳飞和韩世忠。至此金人后撤,战事得以转折。 根据宋史专家邓广铭老先生的估计,岳飞到舒州应该在二月中下旬,而岳飞是骑兵走陆路,二十三日前后必定已经到达了舒州。 岳家军在2月9日接到高宗的第一封御札后在2月11日出发,2月23日,岳飞部行军至舒州,岳家军从鄂州行军到舒州共计用了12天时间。现代公路网发达,从武汉(古鄂州)到舒州高速公路里程267公里(534里),因为是南方山地,现代公路遇到高山大川可以通过架桥建涵来裁弯取直,所以岳家军的行程远不止这么远,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也耗费时日, 进一步辨析从鄂州到黄州,黄州到舒州的路径及行军速度,发现岳飞行军确是无懈可击。从鄂州到黄州要渡江,征集民船也要耗费时日。从黄州到舒州不能走直线,要绕过大别山区(可查看中国地图) ,岳家军不仅要跋山涉水而且还要走一个大弧线。保守的计算供军队行走的蜿蜒的山地路两地应有千里远,因此岳家军昼行夜宿每日行程大概在八十里左右,按这个速度行军用拖延时间来形容恐怕是说不过去的!而岳黑们却以现代公路的里程说事,岂不是无知透顶? 如果一个现代人徒步沿着古道从武汉走到舒州恐怕十二天是走不到的。
另外行军恐怕不是一概单纯追求快速,有时为不过早暴露战略意图,还要有意控制速度,以便恰如其分地获得预想的战机。 岳飞的行军不是匀速的,它是个由快到慢的变速过程。11日起兵鄂州,14日行至黄州。黄州至靳州310宋里倍道须三天,十五日离靳州向舒州,就不能急行军了,因为可能遇敌,须保持人马体力和战斗队形,行军中要慬间谍、再明斥候。靳州至舒城380宋里走个7天是无可挑剔的。金马军由寿州至庐州180宋里历经六天多,刘锜步军太平至庐州320宋里历经7天,都是这个道理。所以岳部二月二十三日左右抵舒城就算不错了。
二、辞之乏粮说是诬告,因为乏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飞自鄂州,千里赴援,人携干粮,马食于野,沿途稍补。至舒城人马困顿,为俊婉拒。舒城下县,不足千户,大军粮草难以为继,江西漕运粮秣尚在江池,故飞引军向池州。因此岳飞向高宗上奏, 癸卯(三月四日),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岳飞奏:“臣今月四日准御前金字牌递到亲劄一通,臣即时拜恩跪领讫。取读圣训,以金人已过寿春,令臣前往庐州与张俊等会合,共往克复。臣深感陛下眷顾之意,愿竭驽钝以驱使。然臣于上月二十三日甫至舒城,即派属官照会张俊。张俊回臣虏已渡淮前途乏粮。故臣现已在池州就粮,以便听从朝廷意旨。臣料抚定淮甸,张俊等既足能办之,臣也乐观其成。今臣仰体圣虑仍在不测,为保无虞,务收全功,臣愿复回舒城,前去照应,并听候朝廷指挥”。
从中可见是张俊谎称前途无粮无贼,欲拒岳飞于庐州之外。此次岳飞为了迅速进兵 ,士兵自带干粮,这样的话,只需十日便会断粮。而韩世忠张俊进兵皆是如此携粮。 山地作战和中原平原作战不同,此次岳家军长途机动跋山涉水不可能携带大量的粮草的,原因是军情紧急。轻兵择利是快速反应的基本原则,在南宋境内打仗,战地附近的一些州府往往临时设为粮草转运的兵站,宋代在独立于军队之外的文官中设有专门的粮草转运使,而靠近江河的州府因为漕运之便更有利于粮草转运,因此宋廷在江州、池州和庐州设有兵站,这在高宗的御札中都有体现。 “有诏淮东西漕臣胡纺、李仲孺,江东漕臣陈敏识随军馈运。又遣两浙漕臣张汇继至,会集于军前。俊命诸漕备十日粮。诸漕以水路止于庐州,陆路无夫搬运,遂议给军士钱人一千,使之附带。又令敏识搬水路纲运入滁州,以接济二军”, 而庐州便是岳家军战地的就粮地,因为张俊对岳飞称庐州乏粮,使岳飞被迫到池州就粮。 张俊谎称庐州无贼无粮,拒绝岳飞进军庐州。有道是:“皇帝不差饥饿兵”,岳飞不可能在此情况下驱使手下的将士瘪着肚子到金军已经没有了影踪的庐州和张俊杨沂中的部队争夺粮草。 岳飞得到张俊的这一回报之后,信以为真,立即把它奏报给南宋王朝请示定夺。 而张俊军因为进军中只携带了不足十日的粮草,同样遭遇到和岳家军一样的囧境。
史载:“初,张俊以诸军至黄连埠,士皆乏食。乃遣事务官辛永宗还建康督粮。永宗至江皋不肯渡,坐于民舍,呼逻卒采藤花食。建康尽刷老弱及上元、江宁二县民夫运粮,人持六斗米。会俊等班师,军民皆弃戈负之,釆于道侧而去”。此前金军渡淮北撤,张俊不仅自己在庐州驻扎十多日不动,还阻止岳家军进入庐州并把刘锜军遣回太平川。 岳飞二月二十三日到舒州,在三月四日从舒州出发在舒州耽搁了十一天时间,其实就是张俊以乏粮无贼的名义蒙骗岳飞这个原因造成的,岳飞因此往返池舒二州,为了军粮而疲于奔命。 三月九日,宋廷得知濠州有警, 下省札要求岳飞继续进军,不需理会张俊命令。 而高宗命令岳飞从舒州出发的时间是三月十日起草的,高宗在给岳飞的第十三封御札中写到: “得卿奏,知卿属官自张俊处归报,虏已渡淮,卿只在舒州听候朝廷指挥。此此见卿小心恭慎,不敢专辄进退,深为得体,朕所嘉叹。据报,兀术用郦琼计,复来窥伺濠州。韩世忠已与张俊、杨沂中会于濠上,刘琦在庐州、拓皋一带屯军。卿可星夜提精兵,裹粮起发,前来庐州就粮,直趋寿春,与韩世忠等夹击,可望擒杀兀术,以定大功。此一机会,不可失也。庐州通水运,有诸路漕臣在彼运粮。急遣亲札,卿切体悉。十日二更。付飞。御押” 。 高宗在 给岳飞的第十四道御札写到:“得卿奏。卿闻命即往庐州,遵陆勤劳,转饷艰阻,卿不复顾问,必 其行,非一意许国,谁肯如此! ” 岳飞在接到此命令前的3月4日就已出发了,比张俊出发的时间还早一天,可能是岳飞的探子手发现金军有异动报告岳飞后岳家军闻风而动。 岳家军到定远县时,是3月12日。 3月初,完颜宗弼采纳了郦琼的建议,让小部分金军渡淮北上,佯装大部分撤退,而主力军队埋伏在濠州郊区,伺机进攻濠州;期间濠州的守城官兵也担心濠州城在金军退兵的必经之路上,会不会遭到围攻,因此多次向张俊求救。
三月初五,张俊得知了“金军北遁”的消息,让刘锜南下回太平洲,防止他瓜分战功。杨沂中是张俊的人,所以张俊想和杨沂中包揽战功,“耀兵淮上”。三月初六,得到金兵围攻濠州的消息,张俊急忙派人去追赶刘锜军返回。三月初九,张俊等军进军到黄连埠,距离濠州尚有六十里,同日得到濠州城破的消息, 随后张俊得到错误情报以为金军已离濠州,命杨沂中带六万轻进濠州城下,3月11日杨沂中遇伏而败。 张俊、刘锜、王德等军也都败退,到达了长江附近。而在3月11日当天,高宗继3月10日起草的第一封命令岳飞从舒州出兵至寿春的御札后发出了第二封御札:“据探报, 兀术再窥濠州,韩世忠、张俊、杨沂中、刘锜皆已提军到淮上。以卿忠智许国,闻之必即日引道。切须径赴庐州,审度事势,以图寿春。庐州水运,而诸路漕臣皆萃于彼,卿军至,粮草不乏,又因以屏蔽江上,军国两济,计无出此。已行下诸漕,为卿一军办粮草,不管阙乏。付此亲札,卿须体悉。十一日未时” 。 按时间计算,岳飞接到这两份诏书时,淮西战区已经彻底凉了,因为这两封命令到岳飞的手里至少得在十日以后的3月20日,无论是张、韩、杨、刘、王等宋军,还是金兀术,都早已散场。偌大的淮西境内,只有岳飞一个人捧着一大摞诏书发呆。
三、逗留违诏更不成立! 《宋史·秦桧传》记载:“十一年,兀术再举,取寿春,入庐州,诸将邵隆、王德、关师古等连战皆捷。杨沂中战拓皋,又破之。桧忽谕沂中及张俊遽班师。韩世忠闻之,止濠州不进;刘锜闻之,弃寿春而归。自是不复出兵。”可以看出,秦桧已经在敲退堂鼓了。因此此时的秦桧对战局的破坏作用不小。 高宗在淮西战役时一共给岳飞发了十五道御札,然而其中的时间间隔完全不一致。战事紧张时赵构可以可以每日发一札,战事缓和时能够数日了无音信。二月十九日札到三月一日札,中间竟然隔了十二天。这中间是战事的缓和期无误了, 自金兵渡淮北撤后,可能高宗也认为战事也许告一段落了。 张俊二十日进入庐州,一直到三月初,都未曾前移有半步,按张俊的想法,金军北撤,胜利已经提前到来,他和杨沂中可以大摇大摆的接收胜利果实了,此刻岂能让岳飞刘锜韩世忠凑过来分一杯羹! 因此这段时间,宋军各部都处在驻扎状态,战事处于停滞状态。而此时的岳飞在接到战役总指挥张俊的无贼无粮的手札后正在往返舒池二州为了士兵的口粮而疲于奔命呢!
四、桧曰援淮岳飞不携重兵是不成立的! 事实真相是,岳飞亲率八千多背嵬铁骑,以为前驱。 当时岳飞部置下属:“我们可自鄂州径趋黄州,直赴淮西,与张宣抚等军腹背击敌。二日后出兵,此回贵于神速,下官与徐、董二太尉率背嵬军等马兵八千为前锋,张太尉等统背嵬军、前军、右军、踏白军、游奕军、胜捷军的马、步兵为后继。其余北上屯驻的五军,由王太尉与牛太尉统率,在德安府与信阳军待命,杨太尉等统水军巡护大江。鄂州留赵太尉统胜捷军第六将把截。” 岳珂在《鄂国金佗稡编》卷22《吁天辨诬卷之二淮西辨》中提到“而况背嵬之士,先臣之亲军也,颖昌、朱仙,皆以是军取胜,而八千余骑亦不可谓寡矣”,——也就是说,在经历绍兴十年的颖昌大战和朱仙镇之战之后的次年,岳飞率部救援淮西的时候,仅出征的背嵬马军(骑兵)就有八千多骑,这也是后来岳家军能够在野战中同女真骑兵争雄较长的重要原因。
淮西之战最终的结果令人扼腕!其原因除了张俊没有按作战意图牵制住金军以待各路部队进入作战区域外,拒绝岳家军进兵庐州也是导致后来濠州轻进,中了金军埋伏后他的部队一泻千里的主要原因!这都是因为张俊为独享战功的小家子气使然。据记载:“时朝廷虽命三帅,各军不相节制。然诸军进退,多出于俊。而锜以顺昌之功骤贵,诸将亦颇嫉之。方金人之初退,虚实未明,三军相视,犹豫无决。 甲辰(三月五日),淮西宣抚使张俊、淮北宣抚副使杨沂中、判官刘锜会议班师。俊与沂中为腹心,而与锜有隙,故柘皋之战奏赏诸军,锜独不预。 翌日,俊因会饮,谓锜曰:公步人久战,可自此先回,径取采石归太平。吾欲与杨太尉至濠州,耀兵淮上,安抚濠梁之民”。
3月初,完颜宗弼采纳了郦琼的建议,让小部分金军渡淮北上,佯装大部分撤退,而主力军队埋伏在濠州郊区,伺机进攻濠州;期间濠州的守城官兵也担心濠州城在金军退兵的必经之路上,会不会遭到围攻,因此多次向张俊求救。三月初五,张俊得知了“金军北遁”的消息,让刘锜南下回太平洲,防止他瓜分战功。杨沂中是张俊的人,所以张俊想和杨沂中包揽战功,“耀兵淮上”。三月初六,得到金兵围攻濠州的消息,张俊急忙派人去追赶刘锜军返回。三月初九,张俊等军进军到黄连埠,距离濠州尚有六十里,同日得到濠州城破的消息, 随后张俊得到错误情报以为金军已离濠州,命杨沂中带六万轻进濠州城下,3月11日杨沂中遇伏而败。 张俊、刘锜、王德等军也都败退,到达了长江附近。
因此张俊做为此战的总指挥以无贼缺粮的名义把岳飞和刘锜拒之门外,贪功心切,恐怕狼多肉少。满以为可以从此大摇大摆的安心接收胜利果实,和铁哥们杨沂中独吞战功,却因此中了金军的奸计。
《宋史》记载:淮西之役后,张俊以前途粮乏质问岳飞,岳飞说这岂是我的过错,高宗皇帝的御札上说:“因为部队转饷艰阻,卿可以不到庐州。”张俊怀疑岳飞没有对高宗说实话,还朝后,反而诬陷说岳飞在淮西之役中逗遛不进,以乏饷为辞。 ……因为张俊领受秦桧的意旨,和岳飞密议瓜分韩世忠的部队,被岳飞拒绝,张俊和秦桧狼狈为奸诬陷韩世忠。岳飞马上修书世忠告之秦桧有陷害他的用意,韩世忠连夜求见高宗帝向高宗说明情况。张俊因此对岳飞更加痛恨,马上诬告岳飞弃山阳不守,并且把岳飞为韩世忠通风报信的事告诉了秦桧,秦桧大怒。 ……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秦桧利用谏议大夫 万俟禼与飞有仇怨,催促万俟 禼弹劾岳飞,又指使中丞何铸、侍御史罗汝楫分别上表章弹劾岳飞,大致内容是:“今春金人攻淮西,岳飞刚到舒州、蕲州便不进兵,与张俊攀比按兵淮上,又要弃山阳而不守。” ……岳飞被调查两个月,根本没有证据证明这些诬告是真实的。秦桧指使 万俟禼 在弹劾奏章中对淮西这件事为主要诬陷理由, 万俟 禼为了讨好秦桧,对岳飞家里进行搜查,把搜出来的当时在淮西之战中高宗给岳飞的御札藏匿起来,以消除对岳飞有利的证据。又逼迫岳飞手下部将孙革等人做伪证,诬陷岳飞受诏逗遛,让评事元龟年用行军日记做假证,用牵强附会的办法为岳飞定罪。
从史料上可以发现, 万俟禼把高宗的御札藏匿起来,使对此事最有力的证据不能发挥作用,这就使岳飞有口难辩,可见秦桧一党奸佞之恶毒!
在岳飞被 *** 昭雪后,岳飞的后人向朝廷索回了高宗所有写给岳飞的御札等文件,真相才得以大白于天下。
从高宗的御札上所提供的线索上分析,岳飞是不折不扣的执行了高宗的指示,进兵速度不仅正常,而且相对于其它部队还是很快的。而岳飞驻留舒州,原因之一就是张俊以战役总指挥的名义谎称庐州无粮无贼,迫使岳飞在汇报高宗的同时在舒池两州疲于奔命的往返就粮。而与此同时,秦桧命令各部班师也是各部队原地驻扎的主要原因。因此淮西之战的失败,责不在岳飞。而首责应该是张俊,次责是秦桧!二人所扮演的不光彩的角色,是导致这场战役失利的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