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普通话以北京话为基础?与粤语、闽语等相比谁更接近古汉语?
普通话以北京话为基础是有其历史和现实依据的。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八百多年,其影响力深远,由于经济和政治的集中,北京话逐渐传播并获得了重要地位,尤其在作为首都的近三百年时间里,皇帝及京官多使用北京话,使其被誉为“官话”。
自“五四”运动后,中国推行了“国语统一运动”,后期“国语”和“国音”的标准音就是以北京语音为基础的,几十年来,话剧、电影、曲艺、广播等文化形式多采用北京语音,因其被大众广泛接受和喜爱,所以自然地成为了普通话的语音标准。
关于哪种语言更接近古汉语,这并不是简单可以通过比较得出的,语言随着时间、地域、文化等多种因素不断演变,每种方言或语言都承载着其独特的历叐和文化背景,不能单纯地根据接近古汉语的程度来决定普通话的基础。
而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选择了北京话作为普通话的基础。
什么是白话文?
白话文,也被称为语体文,是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形成的书面语,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宋代,已经有了话本;在明清时期,部分白话小说如《金瓶梅》、《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开始出现,尽管这些属于古白话,但在古代文坛上,白话文作品仍属少数,文言文仍是主流。
到了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白话文逐渐取代了文言文,成为了写作的主流,这一变革使得文言文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白话文是相对于文言文而言的,从清末开始的文体改革可以分为“新文体”、“白话文”和“大众语”三个阶段。《狂人日记》被视为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而和合本《圣经》则是第一部白话文翻译的著作。
简而言之,白话文是一种更加贴近日常生活、易于理解与接受的书面表达形式,已成为现代汉语写作的主流。